2017-11-22
总有时候在心里默念成文。可又总有时候,坐在了电脑前,沉默是金。
那些时而聚拢,时而消散的情绪谈不上捉摸不透,是真实的。只不过生活给我们的问候就是这样。每天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它们不尖锐、不莽撞,散落在生活的角落。你可以说它们是一颗颗种子,也可以说它们是爆裂的碎玻璃渣。没有人给我们绝对的答案,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感悟。种子,直指收获。碎玻璃渣,难免扎心。
以后的规划,可能一份方案更适合。但是看着手边的咖啡、朋友发来的问候、25层窗外的好天气,我觉得期待来自于找寻,想得到应该先找回遗失的。这些遗失不是断舍离。可能是人在逆境的时候不自觉的自我保护。其实回头一看,那哪算什么狗屁逆境,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17-11-22活得坦荡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想爱就爱、想恨就恨。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见相见的人、吃想吃的东西、去想去的地方,当然也可以拒绝不相见的人、不想吃的东西、不想去的地方。心里明白实现这些需要付出,那就分分钟的去学习、去做那些必要的努力。如此这样,不喊苦、不叫累、不觉委屈。
说起来容易而美好,其实并不容易。要不怎么有那么多人把自己的中年形容为“一地鸡毛”的呢。
做生意的,以为精明了,把算计也当成了高明的手段。不明白共赢来自于格局和视野。
看护家庭的,以为全身心投入了,把自我牺牲当成了高尚的节操。不明白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
工作稳定的,以为有保证了,把体制的禁锢当成了生活的筹码。不明白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
选择流浪的,以为自由了,把放纵当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标榜。不明白自由源于自律。
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虽然我尝试奋斗、看重家庭、热爱自由,但是没有可参考的。我的所有思考都来自于“遗忘”的那些。那些爱的熠熠发光的曾经。不单单是青春,是那份纯粹、不出圈的任性。
若说记忆,从大学毕业隔了这快十年,闪念常常夹杂着某种情感,这二者的化学反应与我来说,记忆被称为念想更恰当。
从大学相恋的男朋友,我们跷课,可以不顾反对的声音。青涩、囊中羞涩在大胆爱的面前微不足道。而我们还有精力养了一只叫做卡卡的狗。我们的胃口也不错,大街小巷成了美食地图——我总有想去的地方,他说我的嘴不靠谱。
那时候没有私家车,地铁都不发达。我上大学的地方又那么远,可是“距离”这个词从来没有不知趣地跑出来过。
当时没感觉,谈婚论嫁的时候回想那段时间觉得傻乎乎,现在结婚几年了,只剩觉得美好。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都要follow your heart,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好了。
任何事情没到心生美好,那就是还没有到最后。
越来越成熟,什么都希望至简,唯有旅行。总希望那地图上填满小脚丫。以前每年都喜欢盘点一下。京津冀自不必说了,武汉、南京、上海、杭州、苏州、西塘、乌镇、厦门、成都、香港、韩国、深圳……有出差去的、有和闺蜜去的、有我俩去的、有和父母去的、有的是带孩子去的;有一些是单身时候的足迹,有些是婚后的足迹,还有些是生完孩子这一半年的足迹。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旅伴,就有不同的故事、心情。如果真的成为一个个的小故事,题目就足够有意思,比如“差点儿绝交的好友香港之旅”、“同行好友怀孕乌龙的厦门蜜月”、“为母则刚驾车古北水镇往返中途只休息一次”、“独自带孩子到深圳与姥姥汇合”……甚至说起来那次武汉,居然还能找到些有意思的八卦,那次我们同行的几个人,只要是女的,生的都是男孩儿。
不光是盘点已经去过的,偶尔也会想想待去的地方,真的太多了。所以觉得要抓紧时间啊。创造财力、分配精力、葆有心力,去见识更多的美好。大冰说过要既能浪迹天涯,又能朝九晚五。这不是泼冷水,生活本来就不是单选题。认可这句话、参透这句话,才能践行这句话,最大的利好是有了工作的动力。
我计划每年孩子的生日都在旅行中度过,这是从出生就给他的仪式感,待他18岁成人,我可以给他“温故而知新”的礼物,18次旅行历历在目,而其中的深远意义却在远方。或许他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旅行继续,也可能暂停,但是积攒的力量在他心里会生根发芽。我不过是用真实的旅程来指引我们成长中看不见的旅程,望着他背影、旁观他未来,选择闭嘴,选择微笑。这是美好的、体面的。
毕业的第一份准工作1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3年吧,现在的第二份工作7年半。几何式的增长,看似无规律,对我有意义。总觉得即将到来的选择是长久的。我不得不敬畏着时间、膜拜着未来。听惯了有人脉、有资源……这样的话,不太走心了。谁人也无法把我带入舒适区。在人情世故面前,认真就输了。可在前程未来面前,不冷静也是输。市场分析重要、决策判断重要,可自己的心甘情愿同样重要。三思而后行,思的是自己的底线和极限;思的是合伙人(周围共事的人);思的是格局和视野。
工作这么多年,你问我何为职场。我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入流。一张办公桌,每周按时送来的花摆在上面。每日涂涂写写的台历和效率手册。清晨准时报到的灿阳。不用穿工装,凭着自己心情穿搭每天的行头。到了中午总有人爽朗的喊一声“吃什么”,嘻嘻哈哈到下午,看似随性,下班前总能写好当日总结。
这也可以说我为什么有关于体制的情结。这是我的狭隘,但也是无公害的小清新心思。总要留一些不成熟交给现实去给我修正。有一些大势所趋的变革,我无法改变。有一些始料未及的调整,我无法左右。但是,真的可是我清楚这不是坏事儿。哪怕我需要时间去说服内心不确定的恐惧,不舍得的迟疑。
我把这一张办公桌搬到我的心里,在那里修篱种菊。因为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我喜欢这样的反差,我喜欢这样的坦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越是不忘,越是有反差、越是够坦荡。
我们互相利用,我们合作共赢。却无关出卖自己的故事去热络。轻松自在的把酒言欢,挺好。这样想想,另一番风情,也让人期待。
我也不知道过完了生命的几分之几。又不想说自己而立之年。一介熟女到了思考的年纪。最靠谱的思考成果:健康是首位,要不都白搭。生完孩子一年我开始跑步,虽然坚持的不好,但是我尝到了年头。让我重视健康这件事情找到了落点。冻龄少女陈意涵坚持跑步因为觉得跑步是她能够最好的事情。从一开始这是唯一一件能做好的事情,到慢慢有越来越多能做好的事情,多向好的坚持啊。
我每次跑步内心都给自己一个开场白,源于村上的书名,我问自己:当我跑步时我会想些什么。跑过了3公里,后面的5公里就不成问题了。因为我真的在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除了跑步,我还愿意瑜伽,尤其是空中瑜伽。我喜欢看自己完成那些动作的样子。上一次去试课,老师给同学们拍照,我立马有了完成的动力,真是一个好老师。在瑜伽上,我是菜鸟。接触的时间早,进阶慢。自己有个定义,太年轻不适合瑜伽。因为冥想需要阅历的积淀。而我最近觉得年龄刚刚好,我真的可以尝试了。
运动带给我们态度,对抗的不仅仅是懒,还有无意识的麻木。如果我知道有一个人在忙碌之余有属于自己的运动,我真的会对她刮目相看。朋友、爱人之间的互相欣赏也应该有一部分来自于运动是否是他/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说什么天长地久,先让自己健康的活下去吧。
我原来特别爱说“愿岁月静好”,每本书基本都签上这句话,还有依颉宝贝这个笔名。可这段时间没有这样。可能因为看的书也不一样了吧,没基本心灵鸡汤,都是江湖肉骨头汤。哈哈。
对,哈哈。现在更喜欢“哈哈”。用它结尾吧。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