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我所关注的那些公众号
我没有想到我竟然关注了311个公众号,正如我买了好多书陈列在书架上多年未读一样,我关注了300个公众号,但阅读过的很少,经常阅读的更少。
而且随着自己关注的事情和喜欢做的事情的变化,我关注的公众号也在跟着变化,只不过正如一个人不及时清理垃圾一样,我没有时间或者懒得取消关注一些公众号。我关注了311个公众号,也是因为关于公众号这个主题写作才注意到的。
甚至我竟然记不得微信是那一年开始出现的,只记得,那一天有几个朋友来家里玩,吃过饭之后,大家围坐在我家的长条餐桌前闲聊,记得有李健,王辉,雷婉萍,雪琴,我们这一波人是一起去台湾旅行的旅友,也有同学和曾经的游人。当时好像是王辉吧、说有一种叫微信的东西,他开始给我们演示如何加微信好友,尤其那个摇摇➕微信把大家的情绪调动到兴奋,一群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中老年男女,像一群孩子似的尝试各种微信功能,雪琴说了一句经典的语录,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互联网办不到的。微信从此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后来开始玩朋友圈,吃饭不发朋友圈就像没吃一样,旅游不晒一下,就像没游一样。后来公众号如雨后春笋一样,第一个我阅读到的公众号是那一个,我已经完全没有记忆。
记忆中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陕北民歌,学唱陕北名歌,我便搜了陕北民歌的几个公众号,我对原汁原味感兴趣,就找了个《陕北酸曲》的公众号跟着学唱。我对很多事情的热情来得猛烈如疾风暴雨,去的却悄无声息,我怎么中断的这一爱好,完全找不到理由和记忆。
有一个时期,我对朗读诗词感兴趣,为你读诗等一批公众号又成了我的关注对象,当然这个也没有太长久,诸如此类我对啥感兴趣,我就关注类似相关的公众号。
中医养生保健在某一个时期成了我的重点,一些似是而非的保健养生知识满天飞,后来又说是假的,等等。我后来自己亲自和一个老中医学了几种诸如艾灸,推拿按摩穴位的小技巧之后就不再关注更多的信息了,我怕下一波信息又告诉我假的,让我觉得被欺骗还无处说理、无处投诉。
2006年6月4日,我因为想学画画,去了双溪,我为什么记得这个日子,是因为这是个特别的日子,是我到双溪开始画画的日子,双溪的日子有很多值得书写的回忆,我会在以后或以前叙述,不再此啰嗦。学画画的我,开始关注了手绘,画画之类的公众号,但影响都不是很深,双溪之后我改掉了朝三暮四的习惯,专注开始画画,尽管因为情绪波动或者生活变故,断断续续的停滞或继续,一直坚持到现在。有一个公众号叫丢画界,我必须说上几句,这个公众号一直鼓励我给我勇气让我在无法坚持的时候坚持,想要放弃的时候无法放弃。
今年的时候,我关注了陈果或者说打着陈果的旗号的一个学哲学的公众号,虽然这些公众号有无数的套路,关注了这个才能看到那个,关注了那个才能看到这个,在一系列的套路之后,真人最终露出真面目。

不过我还是有所收益。听了这几节陈果的哲学课,收益匪浅。有几句话我记忆深刻:“知我所能和所不能,知我所能,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虚怀若谷。”我把她的话改了一下,知我所能,尽心尽力,知我所不能,坦然接受。不能强求别人,也不能强求自己。知道自己之能和不能的底限之后,人生就会放松很多,真的是换一种想法,换一种活法,人生果然不同。
从纸媒时代走来,我认为公众号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尽管它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它是你打开外界的一个窗口,又因为它是自媒体,有着独特的生命气息,是一种独立特行的存在。
我自己也做了一个公众号,但因为更新发布文章的繁琐而无奈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