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5人物/诗人晓旭

2018-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幽幽梓君

        谈起陈晓旭,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演员。她扮演《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家喻户晓。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看上去像林妹妹一样弱不禁风的晓旭,后来还成为商界精英。2004年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她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2005年她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称号。

     相信吗?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我觉得晓旭或许会成为一位杰出的诗人。1983年,《红楼梦》剧组开始选演员的时候,18岁的陈晓旭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朋友的鼓励下,给剧组寄去了一张照片,照片背面还抄着14岁时她发表的诗《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这首诗虽然未脱稚嫩,但也显示了晓旭清新脱俗的少女情怀。晓旭14岁就开始发表诗歌。她的长诗《梦里三年已是秋》曾在《青年诗人》连载:

因为怕你在鲜艳的人群中把我迷失

所以我变得如此苍白柔弱

因为想对你低诉的话语太多太多

所以我只能静默

因为每一条苦涩的泉

正在我的胸中婉转流成爱河

 所以我的泪水也日渐干涸

……

        晓旭的诗,真挚、朴素,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宁静又略带忧郁的心灵。晓旭和林黛玉,都具有诗人的忧郁气质和才华。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被晓旭的气质打动了。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奇特的缘分。在《红楼梦》剧组封闭环境的训练中,在潜移默化中,晓旭读着红楼梦,读着黛玉的诗,她的心情纯净如水,和林妹妹融为一体了。20年后晓旭仍然最怀念那段日子“从头到尾保持了自己的真情,没有被污染,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一种世间的贪欲或者想得到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真心本性。”

        晓旭把黛玉的娇俏灵巧,多愁善感,精灵小性儿,都演绎的活灵活现,让人觉得,无论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气质,她就是曹雪芹笔下的黛玉。 然而从《红楼梦》中走出来,晓旭再也找不到适合她演的角色。因为,大家只把她当做黛玉,她也只会演黛玉。她只好放弃表演的路:“放弃演戏,一是我觉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别人有天赋;二是由于起点太高,我之后就没有再遇上什么合适的戏了。”

        作别《红楼梦》一年后,晓旭只接拍了上海电视台《家春秋》,但梅表姐的角色没有脱离林黛玉的窠臼。晓旭随后独自漂泊北京,她成了最早的北漂。那时的晓旭也很迷惘,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人生的方向。 “《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却又向我关上了一扇门,使我不能继续演艺事业。为此,我只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丽的远方。” 这条新路,就是经商。这里有命运的安排,也有晓旭自身的努力。

        1992年晓旭和男友误打误撞进了广告圈,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不料就此成就了一番事业。 凭借名人效应以及进入广告圈的时间优势,晓旭在1996年创建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在十年中,业绩每年以20%~30%递增。 晓旭也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同时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等。其资产达到了两亿多人民币。 这时候的晓旭,性格已经有所改变。“一个人一辈子,性格都不肯改变,固守这种性格,实际上也是一种愚蠢。”真正走出林黛玉后,陈晓旭的事业达到了巅峰,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此时的晓旭,对人生有了很透彻的认识,她说如果人生有遗憾,就是“经历的苦难太少了以至于幸福来临的时候忘了心存感激。” 晓旭在商界叱咤风云,但她仍然保持善良的本性。她经常为公益事业捐款,还挚诚地钻研佛教。她的小诗,体现了她的内心深处纯真、淡然的心境。

        《人淡如菊》 我从广寒来,孤芳何人赏。 居傲不媚春,偏爱秋色凉。

        《石竹》 虚怀亮节生石隙, 春露秋霜染青衣。 风骨不朽作书简, 留与人间写传奇。   

         晓旭人生却又在高潮中遽然急转而下。 2006年,晓旭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之前她没在意,获知自己的病情后,晓旭拒绝了手术。她是追求完美的人,不能容忍自己的身体残缺不全。 那时的晓旭相信佛的力量,2007年3月她出了家,法号“妙真”。她可能很早就向往清净的生活,专心学习佛教。她固执地相信佛教,即使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只剩下70来斤,即使北京的医生已经赶到,固执的她屡次坚决拒绝就医。晓旭,或许早已看透了生死,无悲无喜,无欲无求。 2007年5月13日,晓旭香消玉殒,走完了42年的人生。这是命运的安排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晓旭似乎也承接了《红楼梦》中林妹妹的的宿命,绚丽之极,归于寂寥。《红楼梦》中,黛玉流干了眼泪,郁郁而终。晓旭也英年早逝,所不同的,是她又走过一段精彩的人生。

        晓旭曾这样写道:   如果我死了,你是否失掉一些欢乐。 为了我,是否会让你哀伤,   在心头上停留片刻。 在灯火辉煌的舞会上, 你是否会感到孤独。 在朋友们热烈交谈中,   你是否会在角落里沉默。 在甜梦萦萦的仲夏之夜, 你是否会感到一丝凉意。 在冬日雪花纷飞的清晨, 你是否会感到寂寞。 当世人已将我名字淡忘的时候, 你是否会在心底,   悄悄地为我唱一首, 忧伤的歌。

        晓旭十四五岁时,已经在诗歌方面显现出才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是浪漫的,略带忧郁的,又是才华横溢的。她如果不做演员和商人,或许中国文学界会出现一位像黛玉一样有才情的诗人。

        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