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文学品评鉴赏云南乡友文学风向标

对孩子“狠”一点,才是正确的爱

2018-05-15  本文已影响2041人  流失的青春
对孩子“狠”一点,才是正确的爱

周末的傍晚,微风习习,这么清新的空气,错过真是可惜。吃过晚饭,平时喜欢宅在家里的我,突然想出去散散步。

走到小区门口,散步的人已络绎不绝,我的前面刚好有一家三口,一对年轻的父母牵着手慢慢走着,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跑前跑后 ,好像在享受自己走路的快乐。

走着走着,孩子脚下一绊,倒在地上。可能也没摔疼,他都没哭。但是也没有马上站起,却抬着头,用无辜的小眼神望着两个年轻的父母。

我在猜,这对年轻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按常理出牌的话,应该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并安慰怀里的宝宝。

没想到,出乎我的预料,他们站在原地没动,只是说,“宝贝,起来。”

宝宝在地上趴了一会,可能是没指望了,只好自己爬起来。又跟没事人似的,兴高采烈地玩起来。

讲真,我心里为这对父母点了一个赞。换做我的话,或许会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而孩子看到我心疼的样子,也会条件反射。我摔倒了,我摔的很疼,可能会委屈大哭。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里,确实能看出对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

好像过去看过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讨论过孩子跌倒扶与不扶的问题。

从孩子学会走路直至步入社会,假如孩子每一次跌倒,父母都诚惶诚恐地帮孩子站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依赖性,我就在那趴着,妈妈早晚会来帮我。

形成这种性格以后,长大的孩子,遇到坎坷就会难以承受,第一反应是找人帮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之,不扶他,就让他自己站起来,他不能总在那趴着。没人帮助,他自然会想办法站起来。

这样的孩子,以后步入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很强大,遇到问题会首先想怎样解决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就不会抱怨,太背了,怎么这种事会找到我。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打击能力,长大以后,才不会在竞争的漩涡里淹没。

我们的国情是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好像父母的责任就是无怨无悔地为孩子着想。

包括宝宝不爱吃饭,做家长的可以端着碗,追着孩子给他喂饭;为了让孩子入一个好的幼儿园,可以排一整夜的队;为了让孩子上学方便,尽量买学区房,为此,不惜背负几十年的房贷。

于孩子,父母就是付出的代名词,他们包揽了孩子的一切。谁让他们是我们的父母呢?为什么我不找别人呢?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会有感恩之心,会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

这些观念就是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造成的后果。

父母也对自己的付出乐在其中,一句话就概括出所有,“不都是为了孩子吗?”所以说,中国的父母最无私伟大。

他们不忍心让孩子受到一点伤害,遇事首先挺身而出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的脚下一片坦途,他们心甘情愿、尽其所能地为孩子清除能让孩子绊到的所有障碍。

可是,这种做法可取吗?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视频,里面的故事发人深思,让人感动。

在海边住着一对海鸟母子,他们快乐地生活在蔚蓝的大海边。

小海鸟一天天长大,海鸟妈妈就鼓励小海鸟走出舒适的小窝,去看看宽阔的大海。

刚刚走到海边的小海鸟,好奇地探索着这个新鲜的世界。突然它发现,妈妈找到了一个好吃的螺肉。

它跑过去,张大小嘴,等着妈妈把美味递进嘴里。

可是,让它失望了,妈妈竟自己吞到了肚里。并用头用力地把它推到一边。

小海鸟沮丧地走开了,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地叫起来。它只好无奈地自己去找寻食物。

它寻找着,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吓得它连忙跑回温暖的窝里,躲起来再也不出去。

一天过去了,妈妈不再给它食物,饥饿难耐的小海鸟只好再次面对大海。当它战战兢兢地走进大海,又一个大浪打过来,这次它躲闪不及,被淹在水里。

当它在水底睁开眼睛,它惊呆了,水底的世界是那么神奇。有美丽的海藻,大大的海螺,还有很多很多小鱼小虾。它兴奋地告诉妈妈,“妈妈,我不怕水了。”

试想,如果海鸟妈妈,不那么狠心,依旧天天把食物送到孩子嘴边,小海鸟也许会一生没有危险,安安稳稳地长大。

可是,它却只能看到窝边的那一小块沙滩,不会知道有大海,有海浪,更多的是见不到水底的精彩。

我们,是不是应该效仿一下海鸟妈妈呢?有时候,适当的对孩子“狠”一点。说不定,会让孩子的心理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