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2022-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棵开满鲜花的树

觅得佳文是阅读者最大的快乐。

今日推荐的这篇,无疑是优秀好文,值得一读再读。

未闻蝉鸣歌德|从《少年维特》到《亲和力》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亲和力》两部小说,都是德国文学泰斗歌德依照自己无望的爱情经历写就的小说,题材也都是爱而不得的悲剧故事。

只不过,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时,歌德年仅25岁,而创作《亲和力》时,歌德已年近六旬 。所以,《亲和力》多了冷静的叙述和理性的思辨,少了维特式的激情澎湃和痛哭流涕,但是核心思想依然不离爱情的精神自由与婚姻秩序的矛盾对立。

本文将两部姐妹篇同步解析,准确把握其现实与艺术的时代意义,立足文学发展规律,对如何理解浪漫主义精神核心,以及如何阅读欣赏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都予以指导。全文没有为了刻意的标新立异而“独辟蹊径”,而是围绕追求精神自由展示歌德作品中的思想脉络,为读者提供范本式经典解读。

后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曾在青年中间掀起了一股“维特热”,他们穿上维特式的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讲着维特式的话,模仿维特的一举一动,极少数人甚至仿照维特的自杀方式,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

《少年维特之烦恼》虽然描述的是一个少年的爱情故事,但是其本质体现的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是对歌德所生活的时代的生活本质最真实的反映,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相得益彰使小说焕发出强烈的生命力,成为一部杰出的艺术品。

觉醒又颓废,激进又软弱的维特的痛苦,是那个时代青年共同痛苦和憧憬的缩影体现。

《少年维特之烦恼》一出版,很快译成英、法、意、西等二十多种文字,有些国家还出版了几种不同的译本。这股热浪不但在德国流行一时,还波及到英国、法国、荷兰和北欧诸国。在各个阶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