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黑暗,我的老朋友
这是一句歌词,来自于美国影片《毕业生》的主题曲《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原文为:“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其实,我从未听过这首歌(自然,也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我却很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以及它独特的意境和味道。只是后来似乎又忘了。确切地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似乎再没有想起过它。
直到昨晚,读村上春树随笔集《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其中有一篇文章《你好啊黑暗,我的朋友》。读到文章标题的那一刻,有一种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这熟悉感从何而来。村上在文章里写道——“从前地铁银座线的列车在停靠车站前一定会突然熄灯,乘客大约有一秒钟被抛在黑暗中……每当变成漆黑一片时,我便独自胡思乱想:是啊,在人们即将抵达目的地之前,总会有深深的黑暗前来造访。随口就哼起《寂静之声》开头那句‘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来。”
至此,全都想起来了。就是那首歌,在让我因此而知晓它的那篇文章里被称为《寂静的声音》。那篇文章也叫《寂静的声音》。
我记得,文章作者说这首歌有着“紊乱无序的幻觉般的歌词和意境”,而她却对它“顽固地、不动声色地喜欢”。她说,歌声让她“仿佛看到一个懵懂无知的女孩踽踽独行在狭窄、清冷的小巷,前面是没有尽头的黑夜”。与这首歌混杂在一起的,有年轻的迷茫,还有一段带给她太多痛苦与屈辱的情感记忆。某个深夜,当她在街角又不期然听人哼唱这首歌,刹那之间泪流满面。(对这些文字和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我竟然会记得这么清晰。而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一直都是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成天丢三拉四,却对某些细枝末节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而我心里的某个角落,也在读到她这些句子的那一刻流下泪来。我知道,她是在歌声中听到了自己内心的茫然和深深的无助,而我,则分明也在她的文字里读到了自己萧索难言的心情。
我清晰记得自己把这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下,粘在了剪贴本上,之后曾又反复地读。那个时候,我似乎正深陷于某种类似于“darkness”的状态之中,挣扎着,找不到出口,于是,那些描述这类状态的文字便成了四处我寻觅的药物——我想从中找到治愈的力量。当然,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而我也真的很久都没有再想起过名为《寂静的声音》的这篇文章和这首歌。并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对于文章的喜好也完全变了口味。
毫无疑问,我现在更喜欢的,是类似于村上随笔里的文字:平淡,平和,安静,从容,快乐,有趣。或许,这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代表我现在的心境。文字不再是我的药,而已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水和空气;我也不再寻寻觅觅,只是一路走,一路东张西望,遇到好的,就留在身边,和它朝夕相伴。
无论生活还是阅读,似乎都平淡琐碎、波澜不惊,可我却深深迷恋其中的滋味。我甚至早已想不起还有一个英语单词叫“darkness”。
是村上重新唤起了我的记忆。再想起的时候,我脑子里冒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从来没有过坠入类似于darkness状态的经历,我是否有能力品出当下生活的真味?还有,如果从很年轻时起就只喜欢村上这类文字,我的人生会不会太无聊啊?
我忽然意识到,从某种程度或角度,就是那段近乎自虐的日子不知不觉锻造(或亦可说是孕育,反正就是类似的意思)了今天我自认为拥有的性格中的一些美好成份,比如淡定,坚定,还有内心的安静。
村上说,如今地铁银座线列车已被改良,停靠车站前的短暂黑暗不复再有,可他“不知为何很喜欢从前那个样子”。
我想说的是,我真的好喜欢这句歌词——“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虽然,要意识到黑暗原来也是我们的朋友,似乎真的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可是,深深的黑暗之后才会有迷人的黎明,就仿佛冬天对春天的孕育,不是吗?
还想把这首歌送给我的朋友。她现在无疑正处于某种艰难之中,就是那种“darkness”的状态。
我想跟她说,所有的淡定和从容几乎都是劫后余生,而不是天生。所以,她也一定可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