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叛两降,戴罪之身,小镇混混如何成就平疆战功第一?
众所周知,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朝开始一步步滑向崩溃的边缘,对外交战几乎都是伴随着割地赔款、屈辱条约,让人看着心焦。
不过,既然悦史君用了“几乎”二字,就还有回旋的余地。没错,从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年(1877年)的清军收复新疆之战,正是这一场难得的胜利,西北边疆也由此更加巩固。
论及这场大胜仗,晚清重臣二等恪靖侯、军机大臣左宗棠,肯定是运筹帷幄的大功臣,不过,清廷评叙出的战功第一,却是另有其人——太子少保、甘肃提督董福祥!
有悦友会问:董福祥是何许人也?猴子充大象吧?其实,当年清廷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因为此人曾领导两次反叛,最开始的身份,竟然是一个西北小镇上的混混!
好了,话不多说,悦史君马上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位传奇猛将兄吧~
生于小镇帮会家庭 树大招风一叛一降
道光十九年(1839年),董福祥生于甘肃环县,他的父亲董世猷是当地“哥老会”(一种民间帮会)的首领,为人直爽,喜欢打抱不平。
受家风影响,董福祥从小就不爱读书,但特别痴迷练武,喜欢结交绿林中人,经常往来于帮会,地方绅民对他都是惧而远之。
同治初年,董福祥利用父亲董世猷在当地“哥老会”中的关系,组织地方团练,建立起了强大的汉族武装,保卫地方安宁,一时间追随者络绎不绝,势力不断壮大。
当时安化县把总王蔼臣,看到董福祥团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担心尾大不掉,就随便网罗了几个罪名,将董福祥逮捕,押在囚笼中,施以沸水烫顶之刑。有狱卒同情董福祥,不忍看着这个年轻人就这么被折磨死,偷偷将他释放。
大难不死的董福祥恢复自由后,立即重整旗鼓,在安化县拉起队伍发动叛乱。
但是,由于董福祥既要对抗回军的掠杀破坏,又要抵抗清军的进剿,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同治三年(1864年),26岁的董福祥接受环县县令翁健招安,率领部众与清军一起防守环县城。
二叛反清声威大振 湘军克星再度投降
不久,董福祥再次倒戈反清,积极联络回军与捻军,在金积堡大败清军,缴获无数物资、兵器。
同治六年(1867年),经过3年时间的发展,29岁的董福祥已控制陕、甘两省10余个州县,成为西北地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同治七年(1868年),30岁的董福祥自封为陕甘自卫总团大元帅,手下号称30万精兵,控制南及延安,北达伊克昭盟,东起绥德,西至环县、固原等区域。
清廷命久经战火考验的湘军北上攻打董福祥,董福祥率部围攻绥德数次均告失败,被迫转入防御。
同治八年(1869年),湘军将领刘松山担任陕西各部清军总指挥,以一点开花,中心突破的战法,直接突破董福祥的外围防线,于瓦窑堡大胜董福祥部。
同年十二月,自知不敌的董福祥,只好率众投降清军刘松山部。
得遇明主屡立战功 主帅遭难辅佐幼主
董福祥投降后,很多清军将领认为他反复无常,不可信任,主张出其不意杀之;但主帅刘松山赏识他的军事才能,不计前嫌,亲自任命他为前敌总指挥。
同时,董福祥的部众经过精减,被编为“董字三营”,仍由他本人指挥。
很快,董福祥率领“董字三营”,冲锋陷阵,屡立战功,赢得了左宗棠、刘松山等人的信任,也打消了其他清军将领的疑虑。
同治八年(1869年)12月11日,31岁的董福祥在攻打吴忠的战斗中,亲身肉搏,受伤后也坚持不下火线,为夺取吴忠立下头功。
左宗棠大感人才可用,于是同意正式将“董字三营”编入官军序列,成为刘松山手下的一支劲旅。
同治九年(1870年)2月,在金积堡战役中,刘松山不听董福祥的劝告,亲自前往马化龙营中受降,不料遭遇埋伏,中弹身亡。
临终前,刘松山将侄子刘锦棠托付给董福祥,董福祥不敢怠慢,决定忠心辅佐刘锦棠。
苦围迫降替主报仇 进军甘青连战连捷
同治十年(1871年)3月,马化龙在被围将近两年后投降,刘锦棠、董福祥等人没有忘记刘松山的惨死,最终以藏匿武器等罪名将马化龙处死。
随后,董福祥受命镇守金积堡,将其改建成董部的大本营。
同年,董福祥用开花炮猛轰马家滩回民军堡寨,回军死伤惨重,一日之内回寨尽毁。
同治十一年(1872年),34岁的董福祥率部进军河州,打败甘肃回军马占鳌部,迫使马占鳌投降,因功被提拔为参将。
同治十二年(1873年)9月,35岁的董福祥进剿西宁回军,回军首领白彦虎连吃败仗,狼狈逃入中亚。
西征新疆冲锋在前 南北疆定战功第一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率大军以刘锦堂为先导,董福祥的“董字三营”为主力,西征新疆,反击盘踞在此的阿古柏侵略势力。
董福祥及其“董字三营”部众,都是西北土生土长的,他们不惧风沙,冲锋在前,大破阿古柏军于天山木里河、古牧地后,一举收复乌鲁木齐,攻克玛纳斯城,首战告捷。
光绪三年(1877年)4月,左宗棠令诸军三路并进,直取南疆。董福祥率部翻越天山,急行军1200多里,攻克南疆门户达坂城,杀敌无数。
接着,董福祥又步马兼程,收复托克逊城,俘敌2万余众。同年五月,阿古柏被部下所杀,白彦虎再次向俄境逃窜。
八月,清军开始追歼南疆残敌,董福祥任先锋,率部接连攻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
董福祥又马不停蹄,率部穿越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收复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以及和阗四城。至此,南北疆基本上全部收复。
阿古柏政权灭亡后,英俄列强对此并不甘心,仍然扶持阿古柏残部不断窜扰我国西部边境,董福祥率军驻守喀什噶尔,屡歼入侵之敌。
光绪四年(1878年)1月,新疆除伊犁外,宣告占领全境。
40岁的董福祥自此名震新疆,被清廷叙为战功第一,加封云骑尉世职,任阿克苏总兵,赏黄马褂、世职,赐号阿尔杭阿巴图鲁。
至此,这位从小镇走出来的青年星五,抵达了他的人生巅峰!
悦史君点评:董福祥两次反叛清廷,合计5年;被湘军打怕后,从戴罪立功之身起,到名震新疆、战功第一,也只用了9年。一个小镇混混,何以如此厉害?!
还是让董福祥本人来回答:“以鲜血染红顶子”!没错,无论反叛还是平乱,此人作战杀敌特别勇猛,真真是不要命的那种;得将如此,焉能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