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沉没成本”

2021-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非晚不晚

在《决策的智慧》这本书中讲了一个经济学名词,叫“沉没成本”。

它的意思是:你为了实现某件事、得到某个东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不幸的是,几经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于是,这些代价(成本)就“沉没”了。

面对“沉没成本”,人们的的错误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在投资之后,即使获利前景黯淡,仍继续投入大笔金钱(或时间,或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理由是很简单,人们不愿意放弃已经投入的成本,想再次尝试一下,期望使“沉没成本”浮出水面。

说白点就是期望,下一次可以“咸鱼翻身”。

可结果呢?

除非你对所期望的事和物品拥有异常的热情,并且确实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坚持走下去,否则,很有可能会越陷越深,最后别说翻身了,动弹都很难。

这种方式发生的频率非常高,相信大部分人都使用过。

第二种,在成本沉没之后,仍假装它没有沉没,假装它未来还会继续存在。

这一种的概念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来看一下。

某一天,你外出去银行办事。你乘坐了30分钟的公交车,然后步行10分钟后到了银行。

结果发现,银行里排队的人非常多。你前面等待的至少有40人。

那么此时,你会怎么办呢?

除非你的事情今天不办不行,否则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改天再来。

可是问题就在这里,你忽视了今天已经沉没的成本。当你下一次来时,必然先要花费同样的成本。

而且,下一次事情能办成还有一个假设,就是“你来的时候人不多”。

这就是第二种方式。

它发生的概率不太高,但一样会带来损害。

沉没成本”的例子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婚姻中,也是屡见不鲜。

 

 有人说,结婚之前应该多多地互相了解。

从对方的什么性格、爱吃什么到父母是干什么的、朋友圈都是些什么人,都应该做到了如指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方的底摸得越清楚,越能尽早将婚姻中的一些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于是,漫漫爱情长跑路开始了。

等到尝遍了爱情中的甜蜜、痛苦、争吵、和好、分手、再和好等种种滋味后,终于放心大胆地走进婚姻。

这下不会再有问题了吧。

可婚姻有时候和做生意是一样的,越是算计的精,越是容易出状况。

比如,因为《爱情公寓》大火的陈赫,和相恋13年的女友结婚,婚后不到两年就离婚;

又比如曾四次登上央视春晚的组合“玖月奇迹”,俩人从搭档到恋人,一起走过了16年,婚姻却更短暂,仅仅维持了一年多。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你我的周围也都有。

他们的“沉没成本”有多大?无法计算。

 

不过有一点,他们不属于和“沉没成本”死磕的那种。

 

我有个姐姐,和姐夫相亲认识,恋爱三年,结婚。

从外部看,俩人搭配起来并没什么问题。

姐姐性格强势,姐夫则比较温柔;姐姐在银行上班,姐夫是公务员;姐姐家世良好,姐夫家也不错。

一度是我们本家的模范夫妻样板。

婚后没多久姐姐怀孕了,生了一个姑娘。

因为婆婆家离得远,姐姐和姐夫一直住在自己爸妈家。

刚开始姐夫还担得起“爸爸”的名号,伺候大公主小公主,毫无怨言。

渐渐地因为生活琐事和观念不和,问题就出来了。

丈母娘凭着自己当过妈,有经验,凡事喜欢给个意见。

姐姐肯定放心自己的妈,而姐夫被指责过几次之后,就有点撒手了。

孩子两岁的时候,姐姐一提起姐夫就气不打一处来。

她说,姐夫觉得住在丈母娘家不自在,所以经常不回来。就算回来,也不陪孩子,自己躲在卧室打游戏;

她说,孩子生病在医院打吊瓶,而姐夫的朋友圈发的是和朋友骑行去成都;

她说,跟婆婆沟通让婆婆管管儿子,婆婆却一直和稀泥,替儿子说话;

最后她说,在姐夫手机上看到他和别的姑娘的聊天记录,内容已经不能用暧昧来形容了。

后来我说:“那你为什么不离婚呢?”

姐姐沉默。半晌后说:“他人品不坏,慢慢应该就好了。”

“男人总是成长得慢,有时候像小孩子一样。”

“没有爸爸的小孩太可怜了,我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所以当我第一眼在书中看到“沉没成本”这个词时,就想到了姐姐。

付出的时候不应该计较,否则就显得太现实。

那得不到回报时,一直在赔本时,为什么还要继续赌下去呢?

真的对自己、对对方这么有信心吗?

说到底,只是舍不得那些已经沉没的成本罢了。

最后还想说一个人,毛晓彤。

虽然她还没有结婚,但是她对于“沉没成本”的处理方法,实在太飒了。

简单说来,就是毛晓彤外出回家,发现男朋友出轨,于是当机立断,连夜收拾行李搬出了男友的家。

面对一眼就看得到的结局,就该这样啊。

比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及时止损啊。

从某些角度来说,婚姻更是需要算经济账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