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读书会总结分享国学与传统文化

听说有龙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8人  Larissa

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虽然几千年来几乎没人见过,但大部分中国人还是习惯龙的存在。最早汉代的《说文》中提到龙: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真正完善龙的形象化,是在明代:“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并没有人能确切的说出龙是什么样子,仅从描述来看,它汇集了各种美好的动物形态,而拆分开看,龙的每一部分我们还都认识,这耳朵就很像牛嘛,眼睛就很像兔子。龙其实跟“德”很像,我们很难说清楚“德”是什么,但一个人孝顺父母,我们会称他有德,一个人守信重诺,我们会称他有德,德汇集了很多我们在生活中体会到的人性中的光明部分。

什么是“有德之人”就跟什么是“龙”一样难以有具体的绝对标准,可是你在白纸上画条蛇再添两笔犄角耳朵爪和尾,跟大家说这是龙,谁又能否认呢?硬要准确的说,这是你自家的龙啊。一位有德之人,是他的内心修养和外在言行都落在他所认可的德。至于是否因为自己有德而获得外界的认可,真正有德的人会在乎这点事情?一个人秉持内心明德做事,随之而来的一切结果他都会甘之如饴。而一个人追求外界反馈去做事,随之而来的一切结果也由不得他逃避。

故事里有两个人和龙有关,一个是叶公好龙中的叶公,龙真的来了他却被吓跑了;一个是学屠龙术的朱泙漫,费用千金历时三年学了屠龙术,然后呢,这辈子都很难遇到龙让他屠一把。

学德之人多,行德之人少,能做到颜回那般“其心三月不违仁”更是少之又少,恰如爱龙之人能在真正看到龙的时候还站在那里一样少。

解德之人多,识德之人少,读了那么多书,有关德的名篇佳句都刻在脑子里,可是回到生活中,能在别人帮你按电梯数字键是感受到“德”,能在自己路过街边演奏者时驻足多听一会感受到“德”,这种人少之又少,恰如习得屠龙术之人不会因为牛耳朵而想到龙,不会因为兔眼睛而想到龙,一辈子怀揣屠龙术兜兜转转。

在每周日下午两个小时的读书过程中,我所为之而默默努力的,是让参与者识德并行德,因为有些美景见过就不会忘,新世界去过一次就能去第二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