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努力,真的对吗?
二零一九年一月刚开始,我就报名了剽悍行动营,开启了繁忙的行动营计划,前十天每天要求读一本书,根据书的内容打卡写文。为了能够完成打卡,我坚持在头一天晚上将书的目录以及序言看完,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章内容看完,写下大概的提纲,第二天早上提前一小时起床,按照前一天写的提纲将打卡文写完。后十天是在半夜十二点,由运营官出主题,我们再根据主题写下观点文或者故事文。我一般都等主题出来之后,将提纲以及构思写下才睡觉。同样是等到第二天一早起床,写文打卡。
所以在行动营期间,上班时间内,我的打卡几乎没有超过早上7点十分过,为了赶在上班出门前将卡打好,我都是5点起来花一个多小时写文,然后再花近一个小时修改,有时写文的时间超出了,修改的时间就只能缩短,匆匆完成打卡任务。
中午时间由于要看幼儿午睡,所以是一边看午睡,一边再参加行动营的思维启发。晚上在群里听课,学习讨论,课后打卡。期间也参与过小组群的碎碎念,督促同排的老铁们按时打卡,希望能夺得连队的打卡先锋。可以说行动营期间的生活是紧张忙碌又刺激,我深深的沉迷于中。
行动营结束后,我又直接报名了运营学院,参与了运营学院的一些活动。从参与运营学院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也许我并不适合社群运营。确切的说还是不敢放手大胆的去做,也没有破釜沉舟的去学习各种运营技能,所以在运营学院结束后,我发现我的能力平平,无法胜任社群运营中的任何一项工作。
选择一项学习内容,就要全力以赴的去做,将技能学到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在运营学院结束之后,到了三月分,我投入了准备4月份考试的忙碌之中。自考大概是我自学校毕业后,坚持时间最长的一项学习了,是为了提升学历,提升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形成自己特有的技能和特长。学到的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沉淀知识,不然知识就只是知识,学习也就成了自嗨,白白浪费时间!
22天的行动营加上15天的运营学院的忙碌,我形成了随时看书,随时写感想的习惯,也形成了每天早上5点起床看书的习惯,除了生病期间。22天的写作,让我更加强烈的想要提高写作能力。于是,在考试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报名了五月份汤小小老师的基础写作营,考试结束后,立即开始了100天读书计划,每天早起看书一个小时,晚上看书两个小时,手边随时放着铅笔,看到一段有感想就直接写在了书上。睡觉前先写下这一天看书的页数以及感想,目前已经实行了一个月余。由于有些书是看第二遍了,从中发现了好些看第一遍时不曾注意到的地方,也有些与之前看的时候的想法不一样的地方,心理想着,说不定看第三遍的时候,想法会更加的不一样呢!
5月份,汤小小老师的写作营开始不久,单位开始实行上班交手机的政策,使得我原5月份,汤小小老师的写作营开始不久,单位开始实行上班交手机的政策,使得我原本想中午回听课程的计划落汤了。只好中午改成看书,在一边看幼儿午睡一边看书的过程中,没有办法随笔记录感想,回到家想回想中午看过的书的内容想写感想的时候,却发现中午所看的内容完全忘记了。
写作营开始的时候,我还想着大概每两天写一篇文章发给老师点评,结果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太多,以至于到这篇文章结束也就写了四篇,发给老师的文章才两篇。小小老师有一句话说得好:“别人一个月写三十篇,而你一个月写三篇,你觉得是别人提高得快还是你提高得快呢?当然是别人提高得快了。”如果我再不努力去写,还像这两周这样的懒怂拖的话,我的写作水平大概也就无法提高了。
回顾这半年时间,我很忙碌,但是也很迷茫,我努力了吗?无疑,从前面的经历看来,我是努力了,可是却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我后悔吗?我想是不后悔的,毕竟也算是开阔视野了,只是由于没有投入全部的精力而给自己留有遗憾了。
昨天翻开《少做一点不会死》这本书,看到引言,作者一开始也如同我,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学,结果一事无成。后来,作者开始尝试一次只做一件事,专心致志的将它做好,做到极致,然后再用同样的状态开始做第二件,第三件。就这样,作者不可思议的在两到三年之内将之前想做但一直没有做到的事情全都做好了,而且做到了极致,并且还出了这本书。
作者总结出了做事的本质:“少即是多”。同时,也点出了做事简单高效的两个原则:
原则一:由于设定了限制,我们必须抓住重点。无论做什么事,你都得学会设限。
原则二:通过抓住重点,我们用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多的回报。抓住重点能让你节省时间和经历,做到事半功倍。
今后,我也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学习,而不是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无法全力投入,每一样都学,却每一样连皮毛都没有学全,既浪费了时间金钱,也浪费了精力,还占用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