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剩女并非“被”剩下

2017-01-18  本文已影响65人  静硕之
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

2017春节要到了,“剩女们”又该头疼了。每年春节,回到老家,七大姑八大姨一定会问,“有男朋友没?”“什么时候结婚啊?”“我给你介绍介绍啊。”成为了过节综合征的一部分。

2016年,剩女是一大热点话题之一,今年依然如此。老一代的剩女没有消失,新一代的剩女还在不断涌现,可是我们真的正视这个问题了吗?

“剩女”不适合称呼单身女性

先说说,剩女这个词本来就很模糊,它是相对概念。比如在杭州,过了27、8岁,没有男朋友的女孩,可能会被称为“剩女”。但这个年纪在北京、深圳,估计还够不上“剩女”。如果在农村老家,早就已经踏入了被催婚的年龄了。

剩女,这个词带不带歧视。如果是被动性,“被剩下”显然带有偏见,意为男人挑选被剩下的女人。但往往现实中,剩女是主动性,因为她们自主选择了剩下,不愿意与其他人配对。

听到第一个反应,或者大家普遍认为的还是被动的“剩下”,所以,这个词不太适合来称呼大龄的单身女性。

问了身边大龄单身女性,几乎没有谁喜欢自己被称为“剩女”,而那些自称“剩女”的无非是自嘲幽默一下而已。

单身是她们对生活的一种自由选择

有数据说明,城市“剩女”要比农村多得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一线城市对“剩女” 的关注度高前四。可见,越是发达的城市,“剩女”可能是最多的。

那为什么她们选择单身呢?

如果你要问她们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其实很简单。比如大部分女孩仅仅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并可以嫁的男人。

吐槽体质的人可能会觉得因为“剩女”对另一半要求太高了,导致被剩下。可是作为当事人, 她们并不觉得自己的要求多过分,最基本的是“我要看的顺眼,我要有恋爱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她们讨厌被催婚和相亲的原因。相亲就如商品的配对,甚至可能有等价交换,生活失去了激情,这不是爱情,这是“剩女”的内心世界。更何况,她们并不厌恶单身的生活。

城市女青年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很好的生活,高薪、闺蜜圈、充实的娱乐生活,身边也有聊得来的男性朋友,男朋友或者老公不是必要条件了。

矛盾的是,60后的父母们不理解大龄女青年的单身选择,在老一辈的中国人来看,结婚生子是人生必经之路,无婚姻不圆满。于是就出现了,有父母强迫女儿接受一个女儿根本不喜欢的男人的胶着状态。

剩女关键词大数据

“剩下”语境折射的是社会焦虑

有“剩下”,就有催婚。催婚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催婚的盛行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焦虑,争面子、争富贵,连幸福都要争。以往,父母喜欢拼房子拼家境,如今,女儿迟迟不嫁,他们怕的是“嫁不出去”的结局。

焦虑是会传染的,传染到一部分单身女性上,这部分女性也认为自己是“被剩下”的。这些女性渴望爱情,渴望陪伴,但是情路坎坷,或者条件不允许,最终她们选择了自卑,忘记了初衷,或者守着那份坚持,郁郁不欢。

不要试图揣摩别人的幸福

我们总以为单身是不幸福,比如我总说单身狗、剩男剩女、孤独终老。历史上,我们可以叫上名字的如伊丽莎白一世、简·奥斯汀、嘉宝、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等等,单身的人之所以选择了“剩下”,是因为有婚姻以外的东西充实了他们的生活。

新年到了,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也刚好到了30岁,单身未婚,虽然她总是在我们面前给自己加油打气。但我认真地问她:你真的着急吗?她说:其实没有,我并不着急。

我们总是以这个世俗或者自己的标准来揣摩他人的幸福,出发点虽好,但思路有误。我想,是时候给“剩女们”一份自由空间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