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校本课学校制度

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2017-11-27  本文已影响43人  从源王有鹏

网络搜集整理供大家学习  王有鹏

一、《课程纲要》及其意义

(一)何为《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指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从广义来说,大到国家课程方案,小到教师写的教案或活动计划,都是课程纲要。狭义来讲,课程纲要是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某门学程的大纲或计划书。这里,主要取其狭义,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某学期某门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的纲要。

所谓“学科课程纲要”,就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

学科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只有进度,没有教学,只有课文,没有课程,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教案和教学进度表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

(二)《课程纲要》的意义

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必须考虑到课程的目标、相应的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以及各方面的总体协调等情况。正因为《课程纲要》的撰写要涉及到这些方面,因此《课程纲要》的撰写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而言就有多重意义。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

二、如何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的叙写一般有两种格式:一种是按上述的顺序呈现各个课程元素,一些没有课程标准作依据的课程设计经常采用这一种方式,如校本课程的一些课程纲要;另一种是按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来呈现的,即基于课程标准来设计的课程纲要。

(一)《课程纲要》的撰写具有一定的要求,它必须包括一定的构成要素。组成《课程纲要》的要素包括: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2、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二)撰写《课程纲要》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

1.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对学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把握,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

2.总体把握学材内容难点、重点。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哪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明确表述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课程实施的叙写要含有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课程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

三、《课程纲要》的呈现: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课程纲要》的呈现形式,下面提供一个案例,以供参考。

例一: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选编经典《弟子规》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在外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忽视了母语的学习,这对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必将有所影响。时代发展呼唤经典诵读,这也必将成为对教育的要求。

最近刚刚颁布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2.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的“关怀教育”办学思想有比较深广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德育的层面上。我们倡导的“五项关怀”,即“关怀自己,学会自立;关怀他人,学会体贴;关怀知识,学会学习;关怀自然,学会和谐;关怀社会,学会负责。”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许多思想也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关怀教育”办学思想殊途同归。

多年来,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尤其是多年来形成的“书香”校园文化相得益彰。我校致力于内涵发展,提倡师生读书,近年来启动“向阳读书工程”。学生中开展的“古诗诵读小状元”的评比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歌的积极性。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有力促进我校“关怀教育”办学思想和“浓郁书香”校园文化的特色的形成和深入。

4.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写字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知祖国语言文字形体美的深刻内涵,掌握并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一定的书写速度,逐步提高写字技巧,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欣赏水平。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认真倾听、及时鼓励他人的习惯,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3.教师发展目标:使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4.学校发展目标:营造读书积累的良好环境,利用诵读教学活动的优势,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三、课程内容

背一背:以《弟子规》为主,辅以背诵名言谚语、歇后语、成语、对联、诗词佳句等。

讲一讲:积累名人名言、成语等,以讲故事形式进行交流。

读一读: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读本》,培养朗读能力。

写一写:通过抄写巩固积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评一评: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

四、课程组织

(一)开设时间:利用学校自主课时,每周安排一课时。

(二)开展培训与研究活动

1.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2.搜集、提供信息资料。

3.组织经典文化与写字教研活动。

4.阶段性小结和经验交流。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读书,指导上网浏览经典文化和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2.学科渗透——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

3.开展系列活动

(1)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配合语文教师进行课外阅读量登记。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采撷”知识大比拼活动。

(2)经常为学生读书,让他们在听书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3)在六一、元旦等重大活动中推出经典诵读中的典型,进行表彰。

六、课程评价

(一)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

(二)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三)对教师的评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注意的问题

一般应包括一般项目和具体内容两大部分。

(一)一般项目

1.课程标题

2.主讲教师

3.教学材料(改编、创编、选编)

4.课程类型

5.授课时间

6.授课对象

例如:《国际音标巧入门》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标题:《国际音标巧入门》

主讲教师:汪静艳

教学材料:自编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一旦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校本课程开发者必须认真、全面地考虑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并明确回答下列问题:这一特定的学生群体究竟需要哪种课程?对这个问题作出圆满回答后,才能开始确定课程目标。

目标是有层次的,通常依次分解为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它们还可以继续分解成若干层次,如单元目标和课程目标。一般而言,校本课程开发者对有关社会、学生和知识的信息掌握的越全面,教育目标就越全面、越恰当、越细化。

要求:全面、适当、清晰

例如:《定向越野》校本课程纲要

二、课程目标

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定向越野为契机,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普及与提高定向越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申报定向越野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定向越野的概况、基本技术、技能;

2.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通过教学,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定向越野项目在市、区初中校中的优势地位。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及活动安排。课程内容的成果通常包括教学大纲、教材、练习等。课程内容必须重点明确、从易到难、并具有针对性,要避免不加选择地采用外来课程内容及方案。

例如:《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初中二年级“心理教育“课程内容及专题目录

1.跨越思维的“陷阱”

2.插上智慧的翅膀

3.我这样记笔记

4.好习惯终生受益

5.爱心架起友谊桥

6.男生女生

7.心怀感恩

8.让我夸夸你

9.请你原谅我

10.欢乐家庭

3..课程实施建议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具体时间)、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例如:《国际音标巧入门》校本课程纲要

三、课程实施:

1.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标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动力。

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应做到这一点。在学生学习字母发音规则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比较、绕口令、游戏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学习及记忆方法,并通过评一评、查一查活动让学生懂得自我评价对学习的帮助。

3.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将激励制度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高亢的劲头。如将“长江英语小存折”与语音学习紧密相连,设立小干部竞聘制度,开展“小小播音员”上岗活动等,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有效的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必要的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所以为了使本课程的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议设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如让家长对学生每课的学习情况通过签名等方式进行监督,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定期的联系制度有利于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5.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领导、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的大力支持。

4..课程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实施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后实施的评价。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成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在课程评价建议中要指明评价方式,建议采用多元评价(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

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可从以下方面进行(6个是否)

1.目标定位是否准确;2.方案设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3.内容实施是否具体生动;4.方法选择是否多样合理;5.时间安排是否恰当;6.教学效果是否令人满意。

例如:《定向越野》校本课程纲要

五、课程评价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使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定向越野的兴趣,为奠定定向越野学校特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评价方式:

1.学习评价指标(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

2.学习评价指标(二):平时模拟训练与考查相结合;

3.学习评价指标(三):教师综合评定,给与相应等第。

上述评价等第均为:优秀、良好、中等、须努力四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