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而获的收割者

2020-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禾火雨木目

今天下午出去听课,听了三节阅读课,收获颇多,关键是三个男老师上的,真的体会男老师真的比较适合做语文老师,淡定从容,仔细剖析,娓娓道来,不急不慢,而且整节课的把控很到位,让我深有体会,感慨自己平时上的太糙了,不够细腻。

特别是第二节合兴小学的一位沈老师上的关于《童年》的阅读指导。他从冰心的名言导入: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句名言,小学我第一次看到时候就喜欢的不得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还可以随口背诵出来。

顺势导入提问学生对童年的感觉,学生的回答都是积极向上的,然后话锋转到今天需要教授的这本书上,质疑课题,你看到题目最想了解什么?通过学生对课题的质疑,老师引出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并且把书的目录摘录出来,让学生根据目录来体会主人公童年的悲苦。

听到这里,我其实就有想法了,一般来说,我们在开头导入后,就会介绍作者,特别是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教授更是应该把作者的生平放在前面,而沈老师压根就没有提作者,一直强调的是主人公阿廖沙。所以,我也在想作者简介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这节课是在大部分同学未读这本书的前提下教授的,所以老师接下来出示的就是整本书的梗概,通过梗概,学生可以梳理出整本书里的主人公:阿廖沙,母亲,外祖母,外祖父,两个舅舅。

到了这个环节,如果是我可能就是出示文章的相关环节,分析人物的性格,从主人公阿廖沙到外祖父,外祖母等等。但是沈老师并没有这样,他提前准备好了书中的相关片段,让大家猜猜片段中写的人物是谁并且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个环节还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我看到很多孩子激烈的讨论,课堂开始热闹起来。

后来的交流环节,发言的孩子就像一个个小侦探,通过他和她判断性别,通过动作,语言判断性格,推理出人物,并且大家很快就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因为这本书的人物个性都很鲜明,这些你都不需要告诉孩子,他们完全可以自己理解出来,这样一来,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了。

当然,除了情节和人物,沈老师对环境的讲解更是让我佩服,出示贝加尔湖的美丽照片,主人公家门口的新鲜水果,这些自然风光的无限美丽让孩子们惊叹。惊叹后,又出示了外祖母的对她死去孩子的讲述,通过捡废品一天可以赚3到5分钱这样的事情,对比一下,就知道当时的沙皇统治下的底层人民的艰辛。

课上到这里接近尾声了,沈老师通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把高尔基引出来了,并且大致介绍了他的三部曲,这才圆了我之前的疑惑,并且也感慨他设计的巧妙,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你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你会很想钻书里读情节,读人物,读作者。

这节课最后,沈老师说他为了上这节课读了将近7个版本的童年,连俄语的版本都找来了,可惜没看懂。下面的学生笑了,我也笑了。但我的内心也在震撼,是的,作为一名老师,多读书是必须的,而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只读教科书,只看教科书,只会教科书,我们看起来对书本很熟,很会教书,但其实我们缺少的是把更多活的东西带到课堂上。

今天的收获满满,更多的是成长,我也要想怎么样让我的课堂更加有趣,或者说怎么样介绍一本书,让更多的孩子愿意去读。

同时,我自己也要做个每天都在阅读的老师,和孩子们共成长。

今天是个不劳而获的收割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