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主题阅读笔记

学习力-15 | 学习其实是“滚雪球”: 3招帮你把学习效果越滚

2023-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好奇的表哥

在上一篇读书笔记中《学习力-14 | 打通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才能事半功倍》, 我用了一个“嵌入拼图”的比喻来形容既有旧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依据这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只要能找到能将所学和已知联系起来的地方,我们就能学无穷多的知识。事实也是如此,由于新学问是以旧学问为基础的,我们所学越多,意味着我们以找到与新知识关联的方面就越多,就像滚雪球,雪球越滚越大,能吸纳来的新雪也会越多。

这个观点对于教学的启示有三点。

一,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调动学习者既有旧知识构建逻辑结构,找到这个逻辑结构中与新知识关联的点,那么这个新知识点就有顺理成章地被储存到大脑中。例如,在我所教的政治学科中,其实我和我的备课组同事们在一起讨论一堂新课地教学内容设计时,除了通过讨论达成知识内容的统一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讨论项目就是:“这课的逻辑结构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对结构化的知识才能高效习得。而这里讨论的结构,必须是符合学生认知的结构。最近我们正在教学的内容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途径”,教材提到的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这五种。但是我认为民主协商与民主决策有部分重合,不符合逻辑。后来定了一个总分结构,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归入民主协商,构建了一个两大类四小类的公里结构。

二,为新学的知识在学习者的认知领域里找到越多的关联方面,那么这个新知识的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例如,我今天在课堂上讲到“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学生表示不理解,我在学生的认识里找到了一个他们熟悉的例子:

我:通常我们形容一个同学”很文明“,意思是表扬他什么?形容一个同学”不文明“又是在批评他什么?

学生:“很文明”是表扬他守规则、懂礼貌,“不文明”是批评他不遵守规则、不懂礼貌。

我:对。由此可见,“文明”这个词意味着遵守社会规则、道德规则(也就是“礼貌”)。而“法治”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规则被遵守,也就是为了“文明”。所以,我们就可以说,人类社会开始了法治,也就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了”文明“的进程。

于是,借助于“文不文明”这个学生生活经验里熟悉的认知与所学新知识的关联,学生理解了这个新知识,学习效果也就实现了。

三、新知识的学习一开始可以学慢些,再逐渐地增加学习的数量和提高学习的要求。因为随着学习的推进,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那么学习者能的到的关联点就越多,那么学习也就越高效迅速。那些一开始就上难度的教法或者学法,实质上都是在“劝退”学习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