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的开始(8.15)
看到有编辑老师在群里面问谁能写傅园慧素材稿的时候,我勇敢地冲上去,把这个素材拿了下来。这是我第一次写大稿,其实小稿也没怎么发表过。但是前面看了一些同学的分享,看了一些样文,觉得也没有那么难的,对文笔也没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自觉自己已经报班学了有两三年了,应该能写清楚。老师要求要在两天内把大纲拿出来。
在网上找素材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时间在玩手机,美其名曰查素材,实际上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一天没用手机,思路清晰的时候,手机依赖症犯了,就看了下微信和QQ,再想继续,系统的思维已经被打破了,要重头开始想。所以手机的问题解决不了,人就会完蛋的。
然后勉强把大纲写出来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她的生活经历,第二部分讲她坚强应对训练的艰辛,第三部分讲她因何如此乐观,主要是来自家庭的影响。这个第三部分是看了周冲的公号想到的。话说周冲会在热点出来的时候,整晚不睡找材料,写爆文,而她其实已经很成功了。
就这么两天里,玩玩手机,查查资料,犹豫不定中交了大纲。
编辑老师很快给出了回复,我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30了,老师半小时后就回复了。难道成功的人都是这么拼的吗?给出了修改意见,三个部分的侧重点,基本就是重新架构了。第一部分要写她乐观应对病痛,第二部分乐观应对训练,第三部分乐观应对艰辛。老师强调要代入,讲她的成长故事、训练故事、家庭故事。
老师确实是专业的。傅园慧之所以引爆全民,归根结底是因为她的乐观,而不是运动员的身份,更不是奖牌,所以文章就要侧重在乐观上。
我承诺老师要尽快拿出新大纲,此时距离截稿只有4天了。大纲写不出来,我琢磨着那先写稿吧,就按老师给的新结构,写完了再写大纲。我给老师留言要在两天内写出来,然后我发现自己又犯了老毛病——目标定得超过能力,这也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写不出来,就继续查资料,以前从大公号里、网上查到的资料里,有很多来自傅园慧微博,几乎够写丰富的故事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微博啊,万一将来成名了,采访我们的人有地方找素材啊不是么。
停,继续说写稿的事。
编辑老师建议,要把她从小到大的经历捋一遍,从小到大的趣事捋一遍再下笔,当我真正写不出的时候,我从资料里完全理不清头绪,我先按比赛的时间顺序列出来,从而知道她每次比赛后的状态,然后不得不亲自看了一遍她的微博,甚至她父母的,和她好友的,寻找蛛丝马迹,以便写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还有,既然要代入,我就先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化身为傅园慧,仿佛在给一个洋气的朋友讲述这件事。然后读顺了以后再改成第三人称。
我说的这么热闹,好像在发表获奖感言,分享成功经验,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先说完写的过程,后面再讲结果。
我把病痛集中在第一部分讲,其实大多篇幅还是讲她的成长经历,第二部分重点讲了备战奥运的训练,第三部分讲她的家庭对她的影响,还有她自己是成熟懂事的。
只要是资料,我就稍作修改,当成自己的了。需要自己原创的话,就觉得非常难,写出来总觉得词不达意,太口语化,不够漂亮,所以尽量还是从素材里去摘录。
状态呢也是仿佛进入了上学期间的考试前,和后来工作后有几次考证前的状态——精神紧张,但非常充实,脑海里有很多人生规划,盼着考试结束后去一一实行,想写的东西也特别多,要反复克制住了,才能推迟到写好这篇再去写。而我自己又清晰地知道,一旦考试结束,这种充实的状态就消失了,那些规划,那些想写的东西也烟消云散了。所以,非常留恋那种考前的充实状态。
说回写稿的事情。承诺交稿的日期推迟了两三次,全力以赴在做一件事,脑子里只要有思想就在想这件事,所有可以推迟的家务活都暂停了,吃零食都觉得自己无耻。就这么的三四天之后,终于写好了,并且没有再弄新大纲,又是中午临睡前,交给编辑老师。那天午饭吃得晚了。
还是很快,老师给了回复。之前我写的时候,一会儿纠结自己写的东西一文不值,一会儿又充满希望,就好像很多时候我们考完试,感觉不太好,总有人安慰我们说:“觉得没考好,反而会考好,因为说明你都会。”就这么反复纠结中,看到老师简单的回复,但是非常中肯:“没有自己的内容,都是像大学生写论文一样,找了100篇,每篇里面抄了几句,凑成了自己的一篇。”
尘埃落定,对老师的评价非常认同,反复想和老师确认有其他同学也写了,不要因为我影响了组稿。虽然有一丝惭愧,觉得自己这次抢素材属于自不量力,但是也真切感受到这种有困难的写作才会让你提升。虽然自不量力,但总算开始了。而且,跟着这样的编辑老师肯定能提升得很快的。还有在写的过程中,即使质量差,也在构思,也在遣词造句,都比每天躲在舒适区写那些心灵感悟要强得多。这些都不说的话,查阅傅园慧的资料本身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她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
把攒下的家务活干了,奖励自己休息了两天。非常期待杂志出来比较下,自己和人家的距离。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自量力的开始”中,“不自量力”是修饰“开始”的。
"h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