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手绘瑜伽那些事儿

无呼吸,不瑜伽,这才是正经事!

2021-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惰惰的瑜伽笔记

(读《传承》观后感,结合个人练习感受,希望图书和瑜伽的智慧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瑜伽练习中,大家更多的焦点会放在体式上,身体有没有正位,肌肉有没有正确发力,是不是发生了代偿,这些都是外在的观察,但其实内在的自我观察同样重要,那就是呼吸的状态。您是否关注过在体式中,您的呼吸顺畅吗?有屏息吗?呼气和吸气的时长一样吗?呼吸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S. L. Bhyrappa是南印度最有名的作家,著有文学类和非文学类的作品。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印度的多种语言,其中不少也有英文译本。他是Pattabhi Jois的远亲,1970年开始跟他学习瑜伽。S. L. Bhyrappa在《传承》中,言简意赅地描述了呼吸的重要性。

“我们的瑜伽练习都包含心智的成分,然而其他的运动没有心智的成分。呼吸是瑜伽体位法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若没有专注在呼吸上,这些身体的练习就和瑜伽毫无关系。很久以前,我常常做梦,有的时候好几个梦一个接一个浮现,它们之间没有逻辑、没有关联。但是我练习瑜伽之后,这些梦都不见了,我睡得很沉。我想这就是因为呼吸法跟瑜伽吧。运动的帮助其实不大,这跟呼吸法的关系比较大。有人说,当你发出Om最后那个M音时,那个音波会在你的脑部回荡,有安抚头脑的效果,我们可以从生理学上解释这个现象。

梵文里的呼吸叫做prana,这个字有呼吸和生命能的意思,换句话说,呼吸也就是生命能。控制你的呼吸就是控制你的生命力。”

双脚交叉双臂支撑式, by插画爱好者蓏蓏

最初到凤凰高温瑜伽馆练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总提醒会员要呼吸。负责任的瑜伽老师一定会在课上强调瑜伽练习是鼻吸鼻呼,除非有特别的口令引导用嘴巴呼气。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瑜伽网课,老师多半不会提醒鼻吸鼻呼,对于很多瑜伽小白而言,我觉得还挺有迷惑性的,听到老师喊吐气,就很可能用嘴巴呼气了。其实,鼻子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呼吸,所以练习瑜伽时,我们也会更多训练鼻子,纠正平时用嘴巴呼吸的错误习惯。

按理来说,呼吸是人的本能,我至今不太理解为什么在瑜伽课上做体式时,我们会忘记呼吸。也许是保持体式很艰难,而当我们紧张时,就会为了体式而舍弃呼吸。倘若真是如此,那确实不可取,因为呼吸与体式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有些拉伸的体式,比如坐角式,腿后侧会有很强烈的伸展,有经验老师会引导我们把呼吸带到腿后侧,只要有意识就可以,然后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腿后侧瞬间不会那么疼了。这个现象我没办法从解剖学的角度讲清楚,但我深有体会,便会深信不疑。

不同流派的瑜伽,呼吸位置也有所不同,还蛮讲究的。我是练阿斯汤加瑜伽的,练习时要用Ujjayi呼吸,就是呼吸发生在胸腔,气息经过喉咙时,也会发出嘶嘶的摩擦声音,而整个腹部是收紧的。尽管阿汤中也有很多体式的保持,我一般会一直收紧腹部,我的理解是,阿汤偏力量型,如何让身体轻盈呢?其实收紧腹部很重要,核心也是紧的。一旦核心稳定了,很多看起来的高级体式是可以逐个突破的。

哈他瑜伽的呼吸主要发生在腹部,我上过很多次悠季瑜伽的公开课。在保持体式时,老师往往会说要让腹部活动起来,这样可以很好地按摩内脏。我之前上完7天的研修班,感觉再做阿汤时,腹部就收不住了,要不停地关注腹部,核心才能持续收紧。

我不会单从呼吸的角度去评判阿斯汤加瑜伽和哈他瑜伽孰优孰劣,应该说它们都各有千秋。哈他瑜伽强调腹部的起伏,真的能更好地按摩腹部,但如果是高难体式,会员做起来就会有点吃力,因为没有养成收紧腹部的习惯。

而阿斯汤加练习者,时间长了,找到了能量的流动,身体真的就会轻盈。不过,我发现自己的喉咙很容易收紧,就算在休息术里,即便我调整到腹式呼吸,我的呼吸还是有声音,这是不对的。后来,我试着告诉自己喉咙柔软,真的就没声音了。

长期练习阿斯汤加之后,我发现自己控制呼吸的能力会提升。在研修班上,我第一次接触呼吸控制法,这是比体式更高阶的练习,因为呼吸就像一匹野马,有时候很难驯服。在学习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很难,只要我的注意力足够集中,我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练习,过程中没有憋气,也没有不舒服。

我想,这与阿斯汤加的规律练习一定有关系。练习中,总会出现体式强度过大,呼吸紊乱的状况,但我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呼吸配合着体式,并且在心跳加速时,要努力让呼气更慢更长一点,这样心率也会慢慢降下来。

忍不住再给阿斯汤加做个宣传。太多人都以为,喜欢练阿汤的人,是因为阿汤的流动性。这只是表象,其实呼吸才是阿汤的三大要素之一。在阿汤的练习中,呼吸就像一种节奏,串联着所有的体式,而我们则是这节奏的主导,因为呼吸是由我们主动控制的。

呼吸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件大事,但却时常被我们忽略。可是在瑜伽练习中,呼吸一定会被给予关注。我很喜欢Cherry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无呼吸,不瑜伽。”短小而精辟,概括了瑜伽的精华。

其实,呼吸这个话题还挺大的,这篇的分享不过是冰山一角,其他的内容我们择期再聊。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练习中,持续关注自己的呼吸,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用更科学的方式呼吸。倘若这种态度能带入到瑜伽垫以外的23个小时,您一定会受益良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