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及彼
2025-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行云伴月
无意中看到一篇介绍AI大模型的文章,说它们分辨不出日本某画家还是什么,做出的一幅画。
这是一张被色彩和线条模糊处理过的蒙娜丽莎的画像,人们眯着眼睛看它会更清晰一些,而且一般来说不用眯起眼睛,很快就能认出画像中的人是谁。
但是国内国外的大模型们却无法分辨,不过在经过提醒眯着眼睛看后,有分辨出是人像侧脸的,还提出图像人物很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即使被提示判断错误,仍然表示是一个男性侧脸影像。
最终只有一个似乎不太起眼的ai给出了正确答案。但是试验者称它可能是蒙对了。
从评论区里看到有人说起人脑数学分析。
认为是大模型们储备知识过多,跟人脑思路不同导致的。
又提及黎氏数学和罗氏数学。
指出如果人们掌握到这两样,那么在计算1÷3时,也会像模型们一样,陷入到0.3333……无限循环中去。
出于好奇,我去搜了何为黎氏数学。
全名是黎曼什么什么,19世纪中叶,黎曼猜想的提出者,此后许多著名数学家尝试解出难题,迄今为止除了有奠定性基础进步,距离解题还是遥遥无期。
那些公式和数学名词看的人眼花缭乱,甚至有种泛恶心感。
又草草看了何谓罗氏数学。
应该是一个俄国人,还是苏联时期的,记不清了,这个人叫罗什么什么,一串,罗字开头,是有关几何方面的吧。
后面已经看不进去了,一个头几个大,赶紧退出。
只能说,搞数学的人简直就是天赋异禀。特别是那些站在顶端的数学家们,他们的脑力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设想,推理,印证,玩文字游戏的人跟他们相比,不亚于金字塔下的小蚂蚁,简直渺小的不值一提。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历史功过,人文是非,又都是文字工作者留下的,两者的影响力,又都不容小觑。
还是钦佩这些数学骄子们,人家做出的可是切实贡献,丝毫容不得投机取巧。
又想到韦东奕,常人眼里不修边幅的人,他的快乐和充实,只有自己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