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间偷走的母亲

在岁月的长河中,母亲曾是儿子心中最坚实的依靠,是那个为他遮风挡雨、无所不能的存在。可如今,时光的车轮无情地碾压过她的身躯和记忆,老母亲几近痴呆,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不再寻常。
几年前,母亲开始丢东忘西,父亲走后,生活的秩序像是在她的世界里彻底崩塌。煤气灶具常常在她使用后忘记关闭,那丝丝泄漏的煤气,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危险幽灵,时刻威胁着家中的安全。冰箱门也总是被她敞开着,冷意毫无保留地飘散,那些新鲜的食材在她的疏忽下,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生机。每一次发现这些场景,陈晓的心都揪紧,既担心她的安危,又为她的状况感到无奈与心酸。
陈晓无数次耐心地跟她交待日常琐事,可她却像有意和我顶牛一般,依旧按照自己混乱的思维行事。老家与县城有着十几里地的距离,不算远,但对于将要八十岁的母亲,并不为近,却成了她每日必走的征程。她全然不顾路途的奔波,随心所欲地安排着自己的行程。有时,她会步行二里地去坐103公交,那蹒跚的步伐在烈日下或寒风中显得那么单薄;有时,她又会固执地骑上自行车,摇摇晃晃地穿梭在公路上,每一次看到她这样,陈晓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她一天一趟雷打不动地往县城跑,全凭自己的兴致。本想好好叮咛她,让她注意安全,少些折腾,可话还没出口,她便急切地反驳:“嫌弃我?不让我来?我想我哩孙子孙女啦!”那委屈又倔强的神情,让陈晓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她似乎全然不记得,昨天、前天、大前天乃至更久,几乎每天都是这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当我试图让她住下来,享受安稳的生活时,她总有一番说辞。“春暖花开,天气暖和了”,她向往着老家的自由;“在老家可以随时去地里悠悠转转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和田园生活,是她心中难以割舍的眷恋。我理解她对故土的热爱,可又放心不下她独自在老家的生活。
作为中年儿子,陈晓感觉自己已置身于两难的困境中,忒难了。一边是对母亲深深的担忧和牵挂,想要时刻照顾她、保护她;另一边是母亲对自由和故土的执着追求,她不愿被束缚,哪怕这种自由已经让她处于危险的边缘。陈晓在这亲情的漩涡中挣扎,不知该如何平衡,只能在无奈与心疼中,尽力寻找那个能让母亲安享晚年,又能让他安心的办法 ,可这谈何容易。
岁月终将一点一点偷走母亲所有的记忆,却偷不走儿女对母亲的爱与责任,天下儿女只能在这条艰难的路上,一步一步陪着她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