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号‖丹丹‖时间管理司马腾第十期训练营‖我的21天收获
21天,三周,一个月的四分之三。这是近几年来,自己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三周。21天的收获,多,厚重,启人心智。多到自己一时书籍不出思绪,想表达的太多;厚重到给了自己足够的力量,使自己相信可以找到期待中的自己;启发到自己思考,也学会了该如何思考。
讲述时间管理的节目有很多,我偏爱时间管理司马腾一个。每一个节目都好比一味食材,毫无疑问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的营养价值,但是每个人身体中需要营养不同,而且都有自己喜欢的那一味,而且再加上大厨的烹饪,就成了一道美味佳肴,时间管理司马腾,便是既饱含我需要的营养,又符合我胃口的一道佳肴。
这道佳肴中汲取的营养有很多,但是我身体中最缺乏并补充到的营养是以下三种。
(一)建立自信,接纳自己
期待中的自己是早睡早起的,期待中的自己是每天坚持运动的,期待中的自己是可以高效工作按时下班的,期待中的自己是每周可以读完一本书的,期待中的自己是......多么美好的期待,每次打算开始的时候,都坚持不了多久,因为自己每次都想一蹴而就让自己变成自己期待中的样子。比如自己打算要坚持每天运动,一旦有一天自己不想动,中间断开一天,自己就抗拒继续了,计划落空。现在回头看这个过程的时候,明白了自己忽略了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在训练营的21天中,学习任务是循序渐进的递增,而且有集体的约束,最重要的是老师教会了我一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果今天累了,可以多睡一会,没关系,明天计划可以照常进行的,这样的自己依旧很美。开始以为这是老师故意的暗示,但是后来发现,确实很有道理,当自己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达不到的时候,那就一步步积累,上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累了就停一下,当休息好了之后自己可以走的更快。
(二)发展思辨,提升自己
第一次听到critical thinking这个词语是在刘琛教授的讲座中听到的。因为不理解,所以好奇,然后查了很多材料,感觉还是很抽象。但是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这个问题还一直伴随着我。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思辨能力?其实对于我来说,自己就是学会如何思考和分析。过去的这些年中,自己仿佛自己并没有分析能力,只会死记硬背知识。这让自己十分沮丧,为什么别人可以加入自己的思考而自己做不到?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渐渐自己开始思考,为什么腾哥要这样讲?为什么课程这样设计?为什么留作业?我是如何理解每节课程的?腾哥的逻辑是这样的,那我的逻辑是什么样的?久而久之,自己的思考能力慢慢提高了。我很庆幸,自己学到了自己过去一直想学却没有学到的东西。
(三)形成系统,开发自己
无论是腾哥教授的底层逻辑、方法论和思辨能力,或者是鸿姐分享的人生方程式,都是一个道理。自己都需要分析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怎样去。
原来自己整个人都是碎片化的,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思考,碎片化感受,在这里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感性思考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缺乏了理性的系统思维。这就导致自己常常听凭自己的感受去做事。有一段时间,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别人可以通过碎片化学习过得需要学习的知识,而自己做不到?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自己参加训练营之后,自己的想法发生了转变,并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不学习使人落后,碎片化学习使人获取资料,唯有系统的学习才能让人获得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自己并非不及他人,而是自己更适合系统的学习,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
工作之后,我在学习工作业务知识的过程中,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是由于没有系统思维导致的。21天的训练,让我学习到了如何才能建立个人的系统思维,其实不管是时间管理思维还是学习思维,都是需要系统思维的,分析自己的身份,得出自己优劣势,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出实现目标的方法和套路,并去践行它。
当自己的系统思维逐渐建立的时候,生活不再混沌,工作不再忙乱,学习不再杂乱无章。把个人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分开,把自己的生活时间分为学习,健康管理和陪伴家人时间,生活变得明朗起来,心态变得积极起来,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并践行着。
(四)结语
毫无疑问,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现的人和事值得自己学习的有很多,但是对自己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和事(或者说颠覆性影响亦或是冲剂性影响的)或许只有几个。在过去的经历中,我特别感谢自己的一位大学老师,她讲课不是最好的,颜值不是最高的,但是她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明白并始终相信一件事,我应该有所作为,与众不同。但是我如何才能做到与众不同的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我不知道,但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路上。这位大学老师让我明白了 I was born to be different。这21天在时间管理司马腾的学习,让我明白了how can I be different and I could be different in what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