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教育读书让生活美好

《好孩子是怎样成长的》连载(三)

2017-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華文
图片来自于网络

(接上期)

二、家长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假如把教育比作一条河流,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上游,学校教育则是下游。上游的水质如果已经受到污染,流到下游就会变质,就需要过滤和净化。

家庭教育最初是启蒙教育,也就是学前教育。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必然要一步步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从一个新生儿开始成长,逐渐具备了语言、思维和行动能力,其中家庭教育功不可没。

世界上每一个物种都面临优胜劣汰,人类也不例外。千百年来,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是男人们梦寐以求的人生;生前纵横驰骋、风光无限,死后青史留名、万人景仰,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最高境界。但是,当美人长发及腰,男人须拥有“执掌天下”的资本。“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风光背后的艰辛苦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受得住。“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古往今来,无数大师先贤都是历经重重磨难,才到达光辉的顶点。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过人的资质和出众的能力,也许这里面有一点先天的成分,但大多是后天形成的。而后天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前文我们曾提到“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他那位伟大母亲的教育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经典名句,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也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孟母三迁的初衷,就是为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正所谓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沙漠里开不出水仙花,鱼缸里养不出大鲨鱼,南方生长的树木枝叶茂盛,四季常青,但到了北方就养不活,原因就在于生长环境不同。养孩子也是一样,成长环境的差异也会导致孩子前途命运的巨大差异。

我有一名中学校友,三代单传。农村人讲究传宗接代,可惜老婆肚子不争气,一连生了三个女娃,第四次怀孕之后,全家人天天祈求祷告,但生下来还是个女孩,于是一气之下决定把孩子送人。刚好当时在外地教书的本家哥嫂休假回家,夫妻俩膝下只有一子,便同意把孩子抱走抚养。

十多年后,被抱走的女孩随养父养母回老家走亲戚,已然出落成一个容貌秀美、超尘脱俗、满腹才华、成绩优异的高中小女生,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出大家闺秀的优雅气质。再看那三个姐姐,都已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长相粗俗,谈吐肤浅,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也难以掩饰那种骨子里的自卑和庸俗,四姐妹站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是一个爹妈,小女孩倒是和养父母十分神似。

所以当村里有好事的长舌妇说那三姐妹是自己的亲姐姐时,女孩打死也不相信。

是啊,凭谁也不可能相信,因为差异太大了,同是一个爹娘生的,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村民们都感叹“谁养的孩子仿谁”,其实这就是成长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巨大差异。

那位校友后来终于如愿生了儿子,但超生处罚使他一贫如洗,抚养四个子女的艰辛把他折腾的未老先衰,能解决温饱问题已属不易,哪还有心情培养教育子女?只有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了。

反观本家哥嫂,两口均是大学毕业,在省城某高校教书,后来都挂了教授头衔,治家有方,家教良好,儿子几年前考取了清华大学,夫妇俩对养女从小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女孩想不优秀都难!

再后来,这位从小不幸被父母抛弃,却又幸运地享受了人间真爱的女孩,踏进了北大燕园,继续书写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而她一母同胞的三个姐姐,却注定只能当一辈子打工妹。

一样的血脉,不一样的家庭成长环境,竟然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

由此可见,对家长来说,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当今社会,良好的家庭教育已成为千万家庭自觉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沿阵地和发展基地。当一个什么样的家长,往往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胜负成败,关系到孩子培养的结局如何。在当前中国式应试教育背景下,如果笼统区分的话,现在的家长大致应该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包办型家长

有人说:“中国家长是世界上最舍得花时间、最不计成本、最不惜余力培养孩子的家长。为了孩子,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碎尸万段,在所不惜;但是中国家长也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最包办包赔,专治专管的家长。”这话说的有点露骨,但也一针见血。

父母爱孩子无可厚非,但不能事事包办。这种舐犊情深最终的结果,大多是好心办坏事,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有一个老乡特别娇宠孩子,对儿子百依百顺,甚至连作业都可以替他写,有一次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孩子让家长辅导,这位奇葩爸爸喝的有点高,让儿子坐在一旁,自己提笔一气呵成,然后让孩子抄写后第二天交给老师。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此事,和老乡有了这样一番对话。

我问:“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替他写作业,再大点你还能搞懂他的作业吗?”

他说:“估计孩子上了初中我就看不懂他的课本了。”

我问:“那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写呢?”

他说:“孩子不会写,我也嫌辅导他麻烦。”

我对他说:“这篇作文孩子去写,也许只能得20分,你代他写了,老师可能会打90分。问题在于这90分永远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如果孩子在你的指点下完成了这篇作文,也许这一次只能得30分,但下一次就可能得60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写得更好。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你必须从小培养他的自立自强能力。嫌辅导孩子麻烦,没有耐心,其实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这番话让老乡反思了很长一段时间……

包办型家长往往对孩子比较溺爱,从吃饭、穿衣到做作业、课外活动等,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孩子没有自主意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一味依赖家长,失去了自我,长大以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在这些家长眼里,孩子就是中心,是家中的小太阳。他们的目光完全集中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主题,没有自己的世界,还经常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要么弱不禁风,胆小怕事,要么刁蛮任性,胆大妄为。

其实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为人父母,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无可厚非,但责任感太强不仅会反过来伤害孩子,最后还会伤害自己。

(二)放任型家长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以后有老师教着、学校管着,家庭教育已经无关紧要,所以平时除了上下学接送学生,对孩子的学习便不再那么关心,甚至连孩子作业做了没有、考了多少分数都不清楚。

还有许多年轻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着,有道是“隔辈亲,亲又亲”,老年人对孩子一味溺爱、顺从,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任性、虚荣、撒谎的习惯,早早就成了问题孩子。有研究表明,孩子由隔代老人带大,要么成为默默无语、孤僻胆小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任性胆大的捣乱者。

我们小区有一个孩子,刚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不错,家长很是自豪,逢人便讲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如何优秀,恨不得让全小区的人都知道。无奈孩子的成长环境太差,父母都是打工一族,一天到晚在外为生计奔波,根本顾不上管孩子。爷爷奶奶大字不识一个,只知道溺爱,把孩子惯得一身坏毛病,成绩也跟着开始下滑,于是不断招来父母的拳脚和辱骂。爷爷奶奶疼爱孙子,旗帜鲜明地和儿子媳妇对着干,家中整天硝烟弥漫,小战天天有,大战三六九。

后来,这个孩子逐渐学会了旷课、逃学,通宵达旦在网吧、游戏厅度过,还经常隐瞒老师、哄骗家长,直至发展到偷窃同学财物,被学校开除,流落社会,最后进了少管所。

就这样,一个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家庭在失去平衡的同时,也毁灭了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由此可见,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青年,毫无疑问取决于父母的教养。父母养的好,孩子肯定成绩好,成绩好就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成绩会更好,这就是良性循环。

放任型家长最典型的做法就是:起初对孩子放任不管,等真正出了问题开始严厉管教,并伴之以家庭暴力,他们往往相信拳脚的力量,希望“棍棒底下出人才”。

他们不明白,向孩子发脾气、动拳头是教育之大忌,脾气越大、拳头越硬,教育的效果一定越差。所以有人说:“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不会因此带来教育的失败,但愚昧的破坏力和精神的虐待必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每一名家长都应该清楚,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要多给他一些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引导孩子及时纠正,毕竟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孩子也有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三)疏导型家长

这些父母大多学历较高,有一定素质和修养,对孩子注重教育疏导,关心孩子的成长进步,重视孩子的选择和感受,善于和孩子沟通交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使孩子在宽松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孩子才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爱国主义情怀,学到各种有用的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幸福和谐、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下,才能让孩子感受亲情,茁壮成长。

也许有人会说,有的家长大文盲一个,有的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也没有见他怎样教育孩子,但孩子同样也很优秀,也很成功,也考上了名牌大学。其实你不知道,文盲或者学历低的家长,可能只是家庭贫困或者条件限制才致如此,他们并非不会教育孩子,有的还是家庭教育的高手。

我老家的一对文盲夫妇,很有远见卓识,在家里都揭不开锅的时候,顶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始终没有中断三个子女的学业,陆续将他们送入清华、北大的校门,后来都成了杰出人才,成为当地人心中的楷模。

而另一位见识短浅的母亲,在女儿上到高三时,不顾孩子成绩优异,不顾女儿苦苦哀求,也不顾老师亲自登门工作并承诺免去全年学费,决绝地中断了女儿的学业,让她嫁给了当地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土豪,毁了女儿一生。

因此,一定不能完全以学历高低去衡量父母的教育水准,虽然学历高的成功率要高很多。有些高学历的人不见得有文化,而没有文化神仙也救不了你。人们往往称学历高的人为知识分子,可见知识和文化是不能划等号的,知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个人拥有的某个领域的技能和才华;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指个人修养、思想境界、社会责任等精神层面,是一种内在的修为和高贵的气质,千万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

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也注定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

有人说,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去除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越来越多的精神“种子”,吸收天地精华,兼容百川情怀,点亮心中梦想,成就宏图伟业。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