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P2P投资风险,才能生财有术
正值P2P备案前夕,投资人质疑甚至曝光有平台项目逾期的声音仍不绝于耳。
网投网研究院注意到,在网贷第三方网站投资人交流讨论区上,关于某某金服、某信贷、某掌柜等疑似发生逾期的质疑声讨此起彼伏。比如,有投资人在曝光帖子上直接上传与该平台客服的对话截图,声称本应到期的项目至今仍未回款,“铁证如山”,让看者心惊胆战,生怕自己也踩到坑。
而据媒体报道,近期某某金融平台被爆再度逾期。有投资人提供消息表示本该于3月17日到期的项目将延期还款,并收到平台短信称“受突发事件影响,短期流动资金暂时短缺,该笔款项将于2018年5月15日之前按合同约定归还本息及在此期间产生的罚息。”
逾期声音频频,投资人如果不幸“踩雷”,第一时间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力挽狂澜,追回本息呢?
网投网研究院发现,日前上海方面宣布启动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贷后风险管理规范指引》编写工作,标志着上海网贷行业今后正式引入网络仲裁。
该项目的开启对于投资人而言无疑是一大政策利好,意味着P2P项目逾期之后投资人申诉与维权有了新的途径。同时,从规范P2P平台发展进程的角度看,引入网络仲裁机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出现暴力催收的局面,利于平台贷后风险管理。
据了解,根据上述“贷后风险管理规范指引”,投资人在遭遇项目逾期之后,可第一时间在线提交证据,实现网上立案。立案完成之后,根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项目逾期当事人可以在线选择仲裁员及庭审模式,最后经过仲裁员庭审完毕,可收到电子文档形式的裁判文书。
值得注意的是,仲裁机构下发的裁决书可以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对于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而言,不仅提高了维权效率,更是加大投资人保护力度的体现。
网投网指出,上海网贷行业引入网络仲裁的举措对于全国范围内网贷行业而言具有示范作用,日后,为了P2P行业更加良性健康的发展,相信各地监管层、行业协会以及平台自身将在金融改革创新的探索之路上不断进取,共同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助力。
此外,关于加强投资人风险意识教育方面,网投网认为,金融风险贯穿着整个投资活动。无论是选择平台还是具体到某个投资项目,都存在多方面尚不能把控的因素。对于P2P投资而言,投资人既不可因噎废食,更不用杯弓蛇影。只要正确对待金融市场的风险,用事实说话,不盲目跟风,不迷恋高息,并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方能生财有道。
文:网投网研究院 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