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深度参与

2017-11-09  本文已影响24人  春晓涤生

今天听了一节作文指导课《抓住特点写人物》,课上的两大活动很有特点。

1.要开家长会了。向你的家长介绍你的班主任老师,以帮助家长快速在学校中找到你的班主任老师。

2、假如你和小学同学聊你现在的班主任,你会和他聊些什么呢?

一一这两个活动设计的共同点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学生可以深度参与。

好的课堂,就是追求学生参与的课堂。

课堂的高效源自学生自己的深度参与。

学生深度参与,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做。

知识渗透在活动中,就便于学生内化。

学生的活动联系他们自己的生活,这就容易产生共鸣,产生共鸣就会获得体会。

知识不是能力,对知识有了感受和体会才便于形成能力。

"能力根本不能教导,只能练习"

康德所说的"练习"不光指做题,而指所有的学习实践一一学生的活动。

所谓"深度参与"应该是有思想和情感的投入,是与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对接。

“实例是判断力的学步车"

康德的意思是:在实例中实践才能培养人们的判断力。其实阅读力、理解力、感受力……哪一种不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