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参与了,就会有进步——听课感悟

2021-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邓玉香

为了选对能代表学校语文科组参加县教学大赛的选手,也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连续七天的下午的第1节课进行了校内赛课。目前已经有三个年级的代表老师上了课。

陈婕老师的精读引领课《狼牙山五壮士》:

亮点:1.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

从古诗的平缓导入,小标题方式的回顾梳理,到课文点拨点面结合的讲解和运用,再到探究交流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特点和“战士”与“壮士”的不同,接着运用振奋人心的视频,让在场的师生感受壮士的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最后拓展延伸到当今壮士。视频里一副副令人致敬的面孔,在陈老师的投入的引导下,在陈老师满腔激情的小结中而变得立体。课堂在情感升华中结束。这些都体现了陈老师的思路清晰成竹在胸的淡定。

2.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好。

3.抓住了重点,把握了单元要点,一课一得有落实。

4.视频运用得好,帮助了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引导,让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也得到了爱国的教育。

建议:如果板书能巧用彩色粉笔突出重要的词,如果小组合作能展现得更突出一点,如果学生的朗读能再加强一点入情一点,或者当场让学生写一写点面结合的场面会不会更完美?

邱日芬老师的精读引领课《少年中国说》(节选):

亮点:

1.目标明确,开始的ppt很吸引人。

2.融合了新的信息技术,扫二维码显示学生答案,很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3.一张图片归纳一句原文,生动形象又能让学生轻松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句子的意思,很聪明的做法。

4.视频播放《恰同学少年》中众人背诵《少年中国说》的情景,很有画面感。

5.敢于挑战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敢于选择不是自己班上的学生上课,勇气可嘉!

建议:如果这节课的内容精一点少一点,重点能再突出一点,时间把握再准确一点,老师的语言再严谨一点,肯定会很好。

钟玲玲老师的习作课《小小“动物园》:

亮点:

1.课前看动画片的方式让学生放松别具匠心。

2.仿句子为后面的写片段作了铺垫。

3.板书特别醒目漂亮。

4.微课的出现恰到好处。

5.儿歌记妙招这个方法特别好,可见整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看出执教者的用心。

如果小组合作这个环节能体现出来,不是拘于形式就更好了。

曾春燕的习作课《写日记》:

亮点:

1.目标明确。

2.教态好,语言声音动听。

3.小视频趣谈日记引入的好。

4.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好。先写一句话,再一段话,最后要求坚持写下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梯进。引导学生喜欢上日记,爱上写日记。

如果在同桌互读互改的时候,展示一下修改的作品,如果学生再读自己作品时及时指导学生唱读严重的现象,会更好。教学大赛是很看重课堂上有没有忽略问题逃避问题这个细节的。

邹伟娟的口语交际课《做手工》:

亮点:

1.整节课学生说话的能力充分得到了锻炼。

2.能结合视频直观展现了手工制作的过程,给后面学生用上先后顺序的词说话作了铺垫。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的好。

4.上课表现好的同学才可以咂金蛋的游戏用得好,促使学生约束自己。

建议:如果加强一下学生评价的评价,如果在课后小结先后顺序的词语还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时再具体一点会不会更好?

陈春霖的《小小的船》+《日月星》:

1.指导学生朗读的方式多样化。

2.板书生动直观。

3.一课一得落实得好,运用得好。

建议:学习课文的时候引导朗读会不会比在背诵的时候引导要好一点?老师的“星星”的“星”后鼻音要读准。

要上一节好课不容易,就算准备得很充分,也要看临场的发挥和学生的配合。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课前自己明明知道该怎么做,而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又会无意中忽略了。说归说,做又是一回事,想想自己,也不一定会上得有这六位老师那么好。但不管如何,参与了就会有收获,就会有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