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也是一起“同伙”案件

2017-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懒人漫叙

这个世界,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是为了寻找同类的。

你问,什么是同类?
同类,简单地说,志同道合的一类人。往深了说,这类人是能依托思想层面上的相同三观达到心理层面上相为谋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常常能给人以相见恨晚、一拍即合的安全感。

我们毕生,都在找寻这样的安全感。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喜欢拥抱,喜欢在不同情境下拥抱不一样的东西。

小时候害怕时,总喜欢拥抱亲人;
长大后孤独时,总喜欢拥抱爱人;
久别后重逢时,总喜欢拥抱友人;
疲惫或心烦时,总喜欢拥抱自然;
自卑或心疼时,总喜欢拥抱自己.......

可是,在所有的拥抱里,我们最无奈却也最乐此不疲的是,拥抱“怨恨”。

怨恨,本是最磨人最扎心也最伤身的一种情绪,隐忍未发时的磨人,忍无再忍时的扎心,倾泻而出时的伤身,每一个情绪转变的节点,都似乎暗藏杀机。

我们深知它的毒害,却依旧义无反顾地拥抱它,把它放进怀里,扎进身躯,进而刺出鲜血。我们自以为像董存瑞炸碉堡一般,炸得面目全非,炸得粉身碎骨,才是痛快,才是辉煌,才像个英雄。

当然,要想抱住怨,一个英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拉帮结派,最好是群体出征。我说的群体,还必须是同类,必须是和第一个“英雄”不谋而合的同伙,最好是能在第一个“英雄”的基础上能来点“添油加醋”技能的同伙。
所以,你发现没有,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抱怨往往是抱怨不起来的,或者说,就算会抱怨,也不会抱怨很久,更不会抱怨很深。

但是,如果在你抱怨的时候,突然有那么一个人,他站出来,拍着胸脯跟你说,没错,这件事,这个人就该被抱怨,紧接着他又顺着你刚才的话,有理有据地开始抱怨起来。

你突然会觉得你的抱怨是对的,然后,你又听到更多更多这样的人站出来,他们继续说着他们角度的抱怨,你突然就在他们身上找到了那种安全感,那一刻,你觉得你们就是正义的化身,而你最开始的抱怨,竟在“同伙”的作用下,显得如此伟大跟合理,于是,你们肆意抱怨,发疯似的宣泄,却未曾想过,有些拥抱,越是用力,越是一把刀,越深的痕,越难以复原。

别问如何让抱怨少一点,倘若放弃同伙作案,也许你会更快乐一些。

不信,你试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