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菩提树下

悟后起修的悟

2020-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晚成

我们一直在问:遇到问题应该怎么修?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是什么道理?这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一直产生这个那个的疑问?碰到具体问题不知道怎么修,宽恕不知道怎么宽恕,格物致知不知道怎么格。包括霞姐问的这个问题:这个email事件应该怎么修?

所有的原因在于一个起点没有搞明白:悟后起修的“悟”没有悟到。没有悟到“我是谁。”

为了方便,我用我的方法带大家一起做一遍。

首先,问自己:“我是谁?”

第二步,在自己的脑海里说:“我是李晓聪”。(假如你不叫李晓聪的话,把“李晓聪”换成自己的名字)。

第三步,再次在自己的脑海里,轻轻地说一声“我叫李晓聪”。

第四步,准备在自己脑海中说“我叫李晓聪”之前停住。

“看”到了没有?刚才是哪个东西在准备在自己脑海中说“…”对,就是那个东西。就是真正的你。

你悟到了没有?假如你悟到了,恭喜你开悟了。悟后起修的悟。

我们来看一下你刚才悟到的那个东西。谁能描述那个东西?没有人能描述。因为那个东西就不是个东西。

有没有形?没有。

有没有象?没有。

有没有颜色?没有。

有没有重量?没有。

有没有份量?没有。

能不能增?不能。

能不能减?不能。

有没有属性?没有。

是一个主语、谓语,还是宾语?都是。

形能不能离开它?不能。

象能不能离开它?不能。

味道能不能离开它?不能。

你要说哪个东西好,哪个东西不好的时候,能不能离开它?不能。

你能不能想到有任何一事一物,能够绕过它?不能。

对,这就是真正的你。只有这个是恒久不变的,唯一的,确定存在的。其它的任何东西请说一句“我不知道。”

“开悟,再简单也不过了。”——杰德•麦肯纳

你悟到了之后,就可以去找古今中外所有自称“开悟”的人去对答案。

印广法师《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一心三藏”、小飞虫《觉知退一步的引导》“当下想”、杰德•麦肯纳《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意识即一切,一切即意识”、《心经》“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假如你悟到的话,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一回事。自己去找来看看,篇幅有限,就不扯了。

然后把所有禅宗公案都翻出来看。你会发现大部分禅宗公案都是指向这里。

我们随便找几个来对一下答案。

开悟前砍柴的时候想着烧水,烧水时想着砍柴,开悟后砍柴就砍柴,烧水就烧水。——真正的你是谁?是刚才悟到的那个东西,你悟到了之后,当下想,你不可避免砍柴就砍柴,烧水就烧水。

那个谁把佛陀的木像给烧了。——真正的你是谁?把佛陀的木像给你,你会不敢烧?绝对敢烧。

那个谁看到锅里面有个文殊菩萨在跑,一巴掌拍掉?——真正的你是谁?是谁在看到有个菩萨在跑?你会不敢拍?绝对敢怕。

……

在这个悟之前,所有的所谓修行:打坐,闭关,抄经,念佛,素食,不食,布施,祈祷……都是怪力乱神,不值一提。

在这个悟之后,行、起、坐、卧、吃饭、拉屎、刷牙、写字……都可以是在修。只要你时时刻刻带着这个“悟”。“恒久非二元觉知”杰德•麦肯纳。

真宽恕也好,格物致知也好,都要带着这个“悟”才能做。

后记:

悟后起修的悟,从2017年开始到2019年,大概用了两年的时间。悟到了之后两句话说完,“再简单也不过了”。当然找圣贤对答案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倒数第二次,找印广法师对答案之后,说来好笑,我把家里客厅的那幅字换成了一幅狂草“我在看电视,电视亦在看我。”用来提醒自己。

悟后起修的悟,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李晓聪

2020.6.16

广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