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的游戏何时休
“猫和老鼠”的游戏何时休
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运动,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独不可以是人。——马尔克斯
按语:以此为题谈论学生家长教师节“钓鱼执法”老师事件没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味。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节日的气息余韵还未完全消退,教育界群情激昂地争相学习总书记教师节讲话精神之际,家长在教师节精心做局给老师送高档礼品——五粮液和化妆品,把全过程录音摄像,再借助现代媒体公之于众的事件无疑在平静的中投下一块巨石。随便浏览这几天各种媒体的资讯,该事件无疑成为点击量较高的新闻事件。
因为音像是原声态,没有经过任何的模糊技术的处理,声音的亲切、态度的亲和、话语的亲近着实让人羡慕。如果家长没有把此事“昭告于天下”,真的是特别温馨感人的“尊师重教”、充满正能量的画面。可是,当原本是“你知我知”的“不足为外人道”的“私相授受”变成了“世人皆知”的事件,温柔一刀的杀伤力超出所有人的预想。
我们无法知晓学生家长煞费苦心做这件事的初衷,但是从有限的信息获得的感受是,此人真的是“用心良苦”、“用心险恶”。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家长,不是为收礼的老师——那位在省城学校任教的高知——鸣不平,而是此事背后所透析出来的人性让人细思极恐。鲁迅先生说过,中国向来不缺乏告密者。分析告密者告密的心理,要么是为了刷存在感,博取眼球;要么是借机泄私愤、打击报复;要么是为了捍卫正义和真理……作为告密者,学生家长是此事件的主角之一,她能够不走寻常路,原声揭秘告发,而且话语是如此的贴心暖心,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能“得失寸心知”了。
动画片《猫和老鼠》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爱的经典。其间,老鼠与猫的斗智斗勇,无不让人忍俊不禁。就猫与老鼠所处的地位和相处的关系而言,老鼠始终处于弱势,二者间的关系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但是,在动画片中,憨态可掬的猫却成为老鼠捉弄的对象,古灵精怪的老鼠却成为智慧的化身。正是这种打破传统与常规的故事解构,才让动画片火出圈。即使时间流逝,但“猫和老鼠”的话题依然成为公众常谈常新的内容。而用动画片的内容来反观家长“反噬老师”的事件,二者多少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
自万世师表开启私人教育始,原本少数人享受的专属特权慢慢下移到民间。当“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成为公民化的行为之后,随之就有了“天地国亲师”的牌位供奉。因为“师者”赫然在列,于是就有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弘扬。按照常态设想,如果这股社会风气能够保持纯正,世情自会风清月明、天朗气清。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民对多元化社会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欲望日益强烈,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味道、教育的生态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衍生出来的就是家校关系、社会与学校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家长与老师关系的基因变异。教育的本味是人性互动、人情相宜,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来的就是在“传道受业解惑”这块磁石的吸引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相生相携。教育场域正是有了这种良性的“双向奔赴”演绎,才有了很多教育佳话的永流传。
可是,随着教育日趋功利化,导致教育成为教育相关方追名逐利的竞技场之后,原本单纯朴素的教育关系、教育性质就开始变质变味,由此催生出来的就是家校关系的紧张、师生关系的冷漠、家长与老师关系“暗流涌动的比权量力”。尽管视教育为捞取个人好处、谋取名利手段的只是业界小众人的事情,但是“一只老鼠”一旦出现在鲜美可口的汤中时,其破坏力和杀伤力可想而知。对少数从业者而言,内心深处视自己为所谓的“人上人”,所以面对学生和家长时,往往会以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高高在上姿态示强。这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展示,短时间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殊不知无形之中与学生和家长之间就自掘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随之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往往会埋下这样的种子,今日我不得不在你的麾下“称臣”,所有的指责,甚至辱骂我只能默默忍受,一旦时机成熟,自会给予“致命一击”;今日无法逃脱你的辖制,我们只能忍气吞声。为了博取老师的好感,希望获得老师的照顾,我们“不能不懂事”,一旦有了“可乘之机”,自会把你置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心中有光,世界都是明亮的;心中有怨,会时时寻找机会背后捅刀子。当这种气场成为老师与家长、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常态时,还能奢望用“和谐相处”来描述家校之间的关系吗?
从家长反噬老师的事件看,人们有理由推想,该家长平时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是何等的谦卑、是如何明事理。可是,长时间在这种失去平等关系的境遇下相处,彼此的心理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沉默呀,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很显然,家长选择了前一种方式。只不过,家长的“爆发”不是地动山摇、气壮山河般的,而是“没有硝烟的戕人于无形”。而该事件中的悲情人物老师,从她温柔的细语中可以感受出她性格的某些特点。可是,现实的残酷却印证了“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按照常理推定,“逢年过节不收礼”在该老师的从业词典里是缺失的。否则就没有接到家长电话时表现出的委婉推托。当一种事情或现象演变成一种习惯,不正常变成了习以为常,所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暴雷”。
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变异成猫和老鼠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互信的。惟其如此,才能弹奏出家校和谐共育的协奏曲。身为同行,对事件的悲情者抱持着同情。在社会舆情的“围剿”之下,身心饱受煎熬的挣扎多么可怜,但是“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的坊间习语又让同业者内心深处生出几分悲愤。当公众把镜头对准教育和老师,投之以批判与讨伐时,制造事件的家长因图一时之快而引发的公众声讨,估计也让其寝食难安。“一时的英雄”给自己带来的有多少光环、鲜花与掌声,不得而知。唯一可以预知的是,她的一时冲动无形之中会给自己和孩子套上一幅沉重的枷锁。也许她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已经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的残酷现实不得不让自己独自咀嚼这份苦涩。
当事实无法改变时,公众对这起事件到底该投之以什么样的眼光、诉之以什么样的评价,决定了此类事件发展的走向。本应该是黑天鹅事件如果不加以理性的审视与处理,一旦演变为灰犀牛事件,其对整个教育生态的破坏力是无法预知的。一旦老师与家长之间保持着高度的“时时在意,处处小心”的谨小慎微,教育要想保持健康良性的发展,难于上青天。“猫和老鼠”的游戏人人喜欢,但是这种游戏文化万不可在教育场域成为一种常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