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以下几点,你就是学生心中的完美老师
上帝创造鸟类,喜鹊、黄鹂、凤凰都选择了它们最爱的羽毛。而只有蝙蝠没有选择到自己喜欢的羽毛,却成了自己心中最完美的兽。它没有翅膀,却能飞,能走,不伦不类,却在夜间获得了自由。
《做不完美的教师》一书,以蝙蝠的故事入手,引出了八大专题,告诉每位教育工作者,要克服教育本身的不完美,不断督促自己前行,向着完美前行。
一、“不务正业”不是错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倘若没守在书斋里。不能引入社会的河水,又怎么能给学生引入活水呢?一个封闭保守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一群视野开阔的学生呢?
以笔者为例,本职工作是教书,教七年级英语,业余爱好是中文写作。下班后,写写文章,一写就是两年多,进了当地的作家协会。跟一群文学爱好者玩,又开始经营个人公众号、简书、微博、豆瓣,通过不断的改进文字风貌,慢慢累积了一些粉丝。粉丝的鼓舞又促进了写作的热情。当我把这些经历告诉学生时,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老师很有意思,跟其他老师不同,也愿意亲近我,把好玩有趣的故事讲给我听。这些故事串起来,又是写作的好素材,源源不断地为创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这种“不务正业”为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东西,也给我带来了一双发现学生身上美的眼睛。
二、“懒老师”不是错
教育学家第惠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有见识的老师,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刻意让自己成为一个“懒老师”,但“懒”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做事做得“少而精”。
在课堂上,我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学生,把一堂课的关键句型、单词、习语,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自学课先学一遍,课堂上就只讲易错点、难点,或者让优生替代我解答,再进行补充。一个学期后,学生适应了我的教学风格,慢慢地变得勤快,我这位“懒”老师很幸运地培养了一大批有灵气、敢表达的孩子。
而《做不完美的教书》一书中也强调“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好比一群要吃食的小精灵,老师真不管时,他们会主动去找点资料学。
但这种“懒”也有一定方法,魏书生老师,就是把这种方法运用得极致的一位老师。下面一起来看看魏老师如何偷懒的:
1.选一篇习作集体讲评。
2.同桌用铅笔互相批改。批注式的读,说清楚好在哪儿,问题出在哪儿。
3.学生自主在文后修改。
4.教师快速浏览,写上简洁的评语。
三、“另类”不是错
美国教育家亚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说出了教师对学生集体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影响。
那么如何做一位有影响力的老师呢?首先,得要有思想,有思想的老师,有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看起来比较“另类”。
生活中的我,也算是一位“另类”的老师。每天最后一个去食堂就餐,想多读几篇热点文章。每天,下班回自己宿舍看书、写文章。平常,同事间小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但有价值高的信息就会跟大家一起分享,有点小回报,也会在群里给大家发个小红包庆祝一下。
这种“另类”并没有让我在人群里显得高冷,相反同事们都觉得我有事干,只在大型重要的活动会叫上我。我也挣得了不少时间,为自己的写作生活做更好的累积。
而《做不完美的教书》里也提到要做一位思想上“另类”的老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要多读书,不断的去学习。
2.要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与教育相关的观点。
3.要谦虚。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
4.又有创新意识。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体系,不断突破自己。
四、有追求不畏难
真正优秀老师,有能力让孩子快乐,也有能力让孩子悲伤;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信,也有能力让孩子无所适从;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被需要,也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抛弃。
这种优秀其实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碰到不爱学习的学生,需静下心来耐心指导。碰到有情绪的家长,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碰到教学上的困惑,要学会从问题出发,剥丝抽出茧一步步慢慢来。
结语
《盗梦空间》导演说:“电影是缺憾的艺术”。教育何尝不是?两千多年前,就有大教育家孔子,耗尽一生心血,苦苦追寻更好的教育方式。当代更是各种教育理念百花齐放,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情感教育……谁又说这些教育理念没有缺陷呢?面对教育的种不完美,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力图追求完美,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让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即便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学会锤炼自己的意志,在不完美中做出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