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乱写一通
昨夜读到吴军老师的两篇文章《让科学走下神坛》和《科学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正好本周的精度书籍是《对”伪心理学“说不》,其中也讲到科学心理学必须符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可实证,可证伪,可重复。
基于以下三点,有个问题居然想不明白了:
(1)科学结论是可证伪的
(2)真理是不证自明的
(3)真理是无法被证明的。
科学的结论肯定不是真理。因为如果科学的结论是真理,那么它就不能被证明,但如果不能被证明,也就是不能被证伪,也就不是科学的结论。真理肯定不是科学的结论。因为真理如果是科学的结论,那么它就需要被证伪,可是真理又是无法被证明。这也是矛盾的。真理和科学结论到底有必然关系吗?这个问题我目前还真的没有想明白。
前面谈及”伪心理学“,今天看到有位小伙伴在群里说最近感觉专栏有些鸡汤,偏于道的层面。这让我立即联想到”伪心理学“这个词,鸡汤实际也是不靠谱的伪心理学。但是我仔细一分析,他在专栏中给出的概念,绝对不止步于概念本质,而是一连串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强关联性的概念集合,能否被证伪就不纠结了,因为这个专栏本身不是科学。我一直以为,什么是鸡汤呢?鸡汤就是你看的时候很畅快,看完后一脸懵,不知道面对目前的困境接下来要如何做。笑来老师的专栏除了汤还有肉,仔细一研究术的成分其实很重。
我一直认为这个专栏影响我最深刻的一点,就是意识到”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财富“。在领悟到这一点后,自然而然知道如何分配注意力才不至于被收割。
其次是践行,刻意练习是践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定目标、练习、对比、反馈、改进,这一项做起来非常困难,会不停地出现倦怠期。倦怠期的出现跟动机不明确极其相关,昨晚一位好朋友跟我谈及黄金圈法则,这才发现原来,动机不明也就是why这一项不明确,因而无法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所以专栏中提及赋予其重大意义,也就是给够自己动机。
再次,元认知能力的开启,主动为自己的大脑加载了一个弹窗(我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这个弹窗),负面情绪、抱怨、嫉妒等情绪来临时,开启警报系统,了解情绪的来源,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让情绪主导自我。但是,在践行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尴尬,在自己逐渐趋于理性的同时,渐渐提高了对身边朋友的要求,一旦他们抱怨我的警报系统也立即开始响,竟然产生了小矛盾。我反思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在于,内在理性和感性的失衡,而感性是产生移情的基础,对待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倾听与理解显然才是有效沟通最重要的一步。
专栏中的概念,如果一一践行,带来的成长效果比鸡汤好太多,这是”伪心理学“做不到的。但另一方面我也谨记,成长只是手段,每一次成长都需要给自己设定里程碑作见证,你需要动机,这怎么听起来似乎带点贬义,但它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