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读书

思维工具到底如何使用?

2020-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朝西的向日葵

最近接触了许多思维工具,比如: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方格笔记本,也在生活中运用了一些。同时也在网络评价上进行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有赞扬的声音,那么一定就有批判的声音。我们如何分辨呢,以现在市面上涌现出来的各种思维工具,可以在充分了解其底层逻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加工,去磨合。

说一说思维导图吧,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是在高中的政治老师课堂上。他建议我们将知识画在一棵树上,于是乎大家开始上绘画课。最后徒有形式而无内核,于是便不了了之。前段时间再次接触,是因为我想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读书的时候,输入方面遇到了知识的消化不良,有许多人建议使用思维导图帮助梳理知识结构。优点是经过自己归纳以后的词语更加简练,且思考得来,便进一步的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

于是我便开始了思维导图和读书内容的主题阅读。《学会就用的思维导图》、《视觉笔记金字塔原理》、《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阅读的力量》、《快速阅读训练法》、《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沃尔夫读书笔记》。在主题阅读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关于读书方面的认识和方法,“知乎”上遍地都是,但那是别人的,与我无关,除了参考学习之外别无用。

于是,我发现读书要有收获,那要讲究一个效率,就是要又快又好。中心思想就是快速读完,了解书中75%以上的信息。那么重点来了,如何在不丢掉“质”的前提下保证“量”呢?思维导图在中间起了媒介的作用,人只有在自己有掌控感的事情上才能把握细节、不遗不漏。思维导图既不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可以改变人生,从此起飞,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只是一个形式,完全没用。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引导自己提高学习效率,那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梳理和记忆,必然会有益处。在作思维导图时也不必过分纠结于导图中颜色搭配、图画美观等细节,重在表现逻辑关系、中心思想,这张表最终是帮助我们自己清理思路而不是参展参赛。

另外一个是关于金字塔原理的认识,金字塔原理本质上是总—分—总这个模式,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知道,但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却一股脑还给了老师。

利用金字塔原理主要进行大脑思维活动,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比较重要的场合,一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二是汇报工作的方式。

先讲思考问题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分两种,一是分—总;二是总—分—总。分—总模式是从已知的素材推导出结论(主题)的过程。而总—分—总是先有结论(主题),再寻找素材或者分论点,目的是为了支持结论,完善主题。分—总模式适合我们寻找本质的情况,是探索真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总—分—总是我们深化主题,挖掘内涵,最终达到完善主题的目的。

再讲汇报工作的方式,汇报工作的方式只有总—分这一种,没有之一。在实践中就是先讲结论,再讲过程或原因。我们发现,工作中级别越高的领导越不爱听过程和原因。

金字塔原理的有效应用,也取决于个人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和信息处理的精度。同时也与个人思考水平直接相关。其实,金字塔原理中包含了许多思维导图的内容,而思维导图中也运用了大量的金字塔原理。比如,作思维导图时,一个主题,需要运用横向逻辑和纵向逻辑分析,要求使用金字塔原理的MECE分类思想和原则。

包括前段时间在书店看到的方格笔记本使用方法中的“一页一主题”。这样一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引导方式,看似只是一个主张,实则包含着一种思维的创新,会引导我们的大脑对某一个问题更深入与完善的记忆与思考,将知识在大脑中的存放形式从知识点儿改为知识片儿,便于日后索引。类似于“断舍离”提倡的将小东西整合起来,便可以腾出更大的储物空间,大脑存放经过整理的知识片儿所占的空间一定会小于杂乱的知识点,腾出来的空间便于我们更深刻的思考。

像这样的思维开拓的工具也许还有许多,我也会慢慢去感受和了解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契合点。也许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自己,但绝不会是某一个工具或者某一个观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