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一点思考
读书取仕和点兵沙场是古代人改头换面的两种途径。这两条路相比之下,如果有条件,自然是要读书了,读书有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而且还不用卖命和拼命。
命运是否得到改变,有两个主要的标准:一是所谓的光宗耀祖,社会地位得到改变,属于精神层面。二是所谓的改换门庭,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属于物质层面。
为了既能达到这两方面的标准,而且又不会有性命之忧,权衡利弊,读书是最好的了,故而也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感慨了。
这种思想不只是停留在封建社会,今天依然存在。这种思想也不应该被扣上一顶“封建残余”的帽子,它是从社会实际出发的。
今天,这种思想的传承者里较为典型的就数大学生群体了。大学生自从进入象牙塔之日起,一心就憧憬着以后的美好:既有社会地位亦有物质财富的浪漫生活。
与社会其他群体不同的是,大学生们比较执着不会轻易就范,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即便有工作岗位,大家也不会干,因为“双全”的可能性不大。
久而久之,宅在家里,啃起了老,还自诩人才,只恨世间没有伯乐识得千里马!
名利双全实为难,
自此宅家候伯乐。
自诩良才千里马, 不识方向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