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每天写1000字幼儿成长

李玫瑾谈育儿,家长适度放手,孩子学会成长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何小河vicky

文|暴风雪

01

 

适度放手,给予孩子爱和信任

圣诞节那天,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家长,为孩子们举办了场圣诞派对。派对选在一家亲子餐厅里,家长们可以在一层的餐厅休息,孩子们则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耍。

我选择了一个角落坐下来,准备开始享用这美好时光,可其他妈妈显然没有我这么惬意。

有的家长追着孩子到处跑,还不时地在一旁提醒不可以从这滑下来,不可以玩那个东西,而孩子完全不理会家长的提醒,照样该怎么玩怎么玩。

有的家长一逮到孩子就拽过来喂点吃的,喝点水,再不就是问热不热啊,要不要上厕所啊。

我一直坐在那,吃着我的薯条。这时两个男孩发生了一点争执,在那边打了起来,一个男孩被推倒在地。

我朝那个方向看了一下,发现被推倒的就是我儿子。对方男孩的妈妈马上要上去拉架,被我一把拽住了,我说:“不用管,他们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果然没多一会,两个孩子又疯玩到一起去了,完全忘记了刚才的风波。那个男孩的妈妈佩服的说:“你可真沉的住气,就像碉堡似的往这一坐,问题就都自己解决了。”

从那天开始我就有了这个绰号—碉堡妈妈,我觉着做个碉堡妈妈很好,既能解放自己的时间,也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

其实作为碉堡妈妈,也不是完全不管孩子,只是要在平时的教育中把各种界限灌输给他,而且要相信孩子能够理解并做到那些事情。

那么在他们玩的很尽兴,很专注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去打搅他,这样也有助于专注度的培养。至于冷热、饥渴,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来向家长寻求帮助,不断的提醒和帮助只会降低孩子的生活能力。

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适度的放手,对于家长是解脱,对于孩子是自由。

02

 

适时退场,留给孩子成长空间

都说父母的爱,是一场适时得体的退场。最近很火的节目《圆桌派》有一期请到了李玫瑾教授,她在谈到与孩子沟通时说:6岁之前家长的话是金子,14岁之后家长的话就是垃圾。

6岁之前孩子都是非常听父母话的,这个时候也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认为那么小的孩子,跟他说他也听不懂。

但是到了14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这时的家长就应该适时退出,如果发现什么不对,不要过于唠叨,点到为止,留给他们时间他们自己会去思考。

台湾知名作家、画家刘墉,他育有一双优秀的儿女,在谈及他的育儿经历时,他表示也走过不少弯路。

他说,之前他对儿子的安排也是面面俱到,后来发现儿子越来越叛逆。

有次刘墉问儿子刘轩:“你为什么这么叛逆?”

儿子回答:“因为我觉着我长大了,不应该什么都听你的,我也不想听你的了,你现在让我往左,我偏往右。”

听了儿子的回答,刘墉大为吃惊。同时,他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从那之后他渐渐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发现儿子打耳洞,交女朋友,只是观察,不过问。儿子哈佛研究所念一半,突然说要休学去阿拉斯加,他也欣然应允。

有人问他如此放任,您真的放心吗?他回答:“我确实不放心,但我也知道,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能飞,就让他们飞吧。”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不必追”三个字,道出了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

03

 

过度控制,是在毁掉孩子

 

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以爱之名,时时刻刻控制着自己的孩子。

我亲戚家的一个弟弟,比我小4岁,从小就非常优秀,小提琴10级、钢琴10级、书法获大奖,中考全市第一,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对这样一个优秀孩子的培养,可谓是全家总动员了,姥姥负责饮食起居,爷爷负责接送各种补习班,爸爸妈妈更不用说,对各项事宜全面把控。

尤其是我这个弟弟的妈妈,对她儿子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就看见过因为他做错了题,当场就挨了巴掌。电子产品更是严格禁止的,在我弟弟上大学之前都没让他碰过手机。

他姥姥对于生活上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他10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吃饭,姥姥还是会把鱼刺摘好,把皮剥掉放到他碗里,完全不用他动手。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弟弟想报考数学专业,但妈妈和姥姥强烈要求报考医学专业,最后弟弟只好顺从,考了国内知名的医学类院校。

 但是好景不长,自从上了大学,终于摆脱了家长管束的弟弟,完全脱离正常轨道,整日沉迷于游戏,挂科挂到被找家长,最后还是逃不过被退学的结果。

一个众人眼中优秀的孩子,最后却走到了这般地步,如果只怪孩子的自律性不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父母家人的过渡呵护才应该是罪魁祸首。

以爱之名,覆盖孩子的想法,干预孩子的决定,插手孩子的人生。最终不是培养出一个父母的复制品,就是培养出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巨婴。

 

 

04

 

激发动力,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在谈到他的育儿经验时说,他儿子从出生到现在12年,他从来没有对他大声说过话,家人也从来没有辅导过他的作业,但儿子的成绩非常好。

他曾给儿子读过一本《爱因斯坦传》,他的儿子听完后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从此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上网查资料,在小学期间就自学完成了初中的物理课程。

樊登感慨养育孩子真的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作为家长应该做的就是点燃孩子,激发他的内在动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成长。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应做好的是陪伴,把握住大方向,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纠偏,引导孩子让他主动去做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

培养一个孩子就是要使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有生存的能力,如果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选择都要插手,那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降低掌控欲,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多尝试多积累人生经验,在尝试中逐渐成长。尝试也意味着会失败,但家长不应该为了规避失败而阻止孩子去尝试。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讲到:如果成人爱孩子,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儿童就会使用正确的做法,而放弃错误的做法。这是正常的良好的成长模式。

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爱,孩子总会有长大那一天,我们无法一生陪伴他们,只能让他多锻炼,多磨砺,才能在离开巢的那天展翅飞翔。

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用心陪伴;在孩子不需要我们的时候,默默退场。该放手时就放手,是给彼此爱、信任和自由。



推荐阅读:

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内心善良,机会自来

《大明风华》教会我们:父母读懂孩子,其实是读懂自己

7岁男孩被妈妈暴打仍想妈妈:为什么孩子比你想象中更爱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