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公考申论如何备考
收到一位小妹妹的私信:
……姐姐,知道你的申论挺好的,好想听听你是怎么准备复习申论的。虽然我知道要积累政治常识,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我平时都会看新闻联播了解最新热点,看材料,但是我依然提不高申论的分数,好忧伤好忧伤……
看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我写过的呀!
在《公考心得》这篇中,专门有一节是讲申论的备考。是不是那篇太长了,没有看到后面的这段呢?
其实,进入机关后,我发现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设计都很有道理。行政能力测试就不说了,考核最基本的常识和思维逻辑。而申论,则是对公文写作能力的考察。
曾经有不少朋友问我写机关公文的方法和秘诀,我觉得和申论的备考一样,最重要的是搭建好全文结构,然后注意语言文字的工整,最后是经常练习。
我们单位研究室同事写大文章之前,都要先将全文提纲呈领导审批,获得同意后再开始正式的撰文。我们写MPA毕业论文,也是先要写开题报告,通过导师的认可和开题报告会的答辩后,才开始正式写论文。
道理都是相通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搭建好坚实的结构,才能为全文打好基础,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常读公文的朋友应该会留意到,公文的每一个小标题字数和结构基本相同,当我们提纲挈领地阅读时,能从这些小标题中感受到公文的工整。所以自己写公文或是在申论的考场上也能尽量做到这一点,会增色不少。
常常练习就不用我多说了,「勤能补拙」是我的人生信条,不会没关系,多练练就会了。一开始可能会有些艰难,练习多了就好了。
最后,摘录那段以前写的申论备考心得吧:
(如今读来,稍显啰嗦,实在是过于苦口婆心呀!)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申论的复习方法。
我第一次考试时,因为不了解考试情况,所以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都准备了,后来申论提前交卷还拿到了很高的分数,比行政能力多出了接近二十分呢。
于是,我对自己的申论十分自信,第二次便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行政能力的准备中,疏忽了申论。
结果,考试的时候,我越写越觉得底气不足,写到最后甚至觉得结构都有问题,无奈不能改了,只能匆匆结尾。
成绩出来后,果然,虽然申论的成绩不算非常糟糕,但如果哪怕多准备那么一下下,肯定可以更好的。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我认真准备一下申论,后面的路可能就不会那么艰险了呢!
要吸取我的教训哦,不管写作能力如何,一定要认真准备。
看范文,总结出每篇范文的结构。多看几篇就知道申论是有固定模式的,按照那种模式写,自然不会错到哪里去。事实上,那种模式也是很容易把观点阐述清楚的。
当然,网上和教材中都有总结好了的现成的万能模式,但正如准备面试时我给郭郭家GG打电话请教时,他告诉我,网上的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虽然是现成的,但不是你的。
你要自己总结,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才能不用死记硬背,自然而然地就那样想了。
同样,申论的固定模式,你们最好也能自己总结,拿现成的固然快,但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你死记硬背套上去的,当然不会像自己理解后写下来的那样自然流畅。
卢同学曾经跟我探讨过与固定模式不太一样的写作方法,我肯定他的想法,因为阅卷老师看多了固定模式肯定会厌倦的,审美疲劳是一定的。
但我看过的那些调研报告,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是和申论差不多的写作方法。
你想想啊,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考申论?不就是想看看你有没有写这种报告的能力么?那么,你在试卷中,最重要的不就是展示自己的这种能力么?
所以呢,独辟蹊径当然可以,但肯定很冒险。
谁知道你的那条蹊径,对不对阅卷老师的胃口呢?对上了自然好,万一对不上,还不如他审美疲劳后给的一个平均分呢。
至于语言,千万不要太华丽。毕竟是公文,要求严肃工整。
每个小标题,尽量能够字数和结构都一样,实在凑不到相同的结构,字数尽量一样,这样就感觉很工整,能给人以美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自己动笔写。
这是我当时向卢同学请教方法时,他向我强调再三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可以用在这里。
自己在脑子里想得天花乱坠,真正到写下来的时候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信你试试。
我当时就试过,结构啊,语言啊,想得都很充分了,真正动笔写起来,这里涂一下,那里改一下,完全不能一气呵成。
要知道,考试的时候是没有时间打了草稿再誊上去的,涂改多了也要扣卷面分。所以,平时一定要请动笔,真真正正写下来。
相信我,哪怕从现在开始,每天写一篇,到了考试时,也能很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