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读书还是刻意练习?
一,读书和写书分离?
从小教育知道读书是好,看书远比其他任何娱乐项目都要受人尊重和赞美。那读书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看不惯生活的苟且喜欢书里的远方的生活态度;还是纵它社会千百态,为我清者自清的生活方式?是迷恋书里知识海洋的流淌感觉,还是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归根到底,为什么写书就有为什么看书。因为你有你的人生感悟和知识框架,理论实践到一定地步为了推动社会知识的发展,人类组织行为的进步形成的一个分享方式和高效率高准确的“办学”效率。人的思想永远不会对现实的满足,如果早万年前人类就是知足常乐就不会有这万年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步。有人分享,就有人学习;有人需要学习,就有人分享。读书和写书永远不分离。
二,读书就是站在优秀人的肩膀看世界。
你的知识撑起了你超越他人的领域见识,你的见识只是精神现象不是物质东西。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精神需求,就如刚出生的婴儿寻找安全感一样。我的女儿今年3岁多了,从小孩子妈妈喂了3个月的奶因为身体垮的太厉害又怀孕了就没办法再喂奶了。又是孩子妈一直在自家公司上班,努力程度比旁人大的多,操心和时间就会用的多。孩子从小就是阿姨带,我们白天基本上没怎么管她。但是就是这么个小生命她会寻找她所需要的安全感,她学会允吸去索取安全感,在我们初为家长没有及时买安抚奶嘴的情况下,她找到了她的包被,去允吸包被的被角,4个角轮流着抓着,允吸着。我曾也特别担心,后来问了老师才知道这是小孩天生的精神满足方法,是孩子作为人类天生会的本领。让我想到很多成功人事把成功归结为挫折和竞争对手,因为他们让他更有成功的精神需求。读书也一样,大部分人读书就是站在优秀作者的肩膀上看世界,作者的世界观让你新角度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人类作为社会生物是离不开人更离不开社会,为了生存和进步也就离不开读书。
三,读书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读书时间的长短永远不是和思维的深度成正比。读书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你的工作履历让你想要加强某方面知识你在饥渴的情况下读书。也可能读书的环境太吵让你没办法安静的进入深度思考状态。但是有一点,用心读书就会有应有的反应。你看广告会想到实物,看人会想到与他发生的事情。人的潜在思考永远在转。只要你在用心看书脑子里的思维就在运转。你可以有你不懂的,但是你可以按你现有的能力认知读下去。保证最短最专心的状态读书就是最有效的。当你读完书后把脑子的思维用“0秒思考”方法快速写出来并整理你就会有初步的知识架构,当你每天专心读一些就消化一些,不仅提高了印象也方便第二天看时有个上阶的知识框架,让认知快速进入状态开始新一轮的思考。当你看完整本书时,靠你的笔记就能整理出你对这本书认知的知识框架,这就是你最大的收获。这个收获不是你细嚼慢咽就能品道深处的,你的现阶段认知的提升是你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如果这个收获再用在工作或者生活上,这才是对的起读书和生命的最棒的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需要重复读不代表好书就要某时间短长时间读。
四,读书是一种深度的资讯收集。
读书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他对你有用,你对它吸引。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资讯涌泉般的爆发时期,流行的资讯代表着见解和洞察力,但永远学不来作者的元认知。任何知识咨询或者行业资讯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行业有行业内容,行业技术,行业产品,行业从业人,行业与政府关系等基础上的行业资讯是有必要关注的。知识也是如此,所以读书是我所认为最根本和最有收获的信息资讯前奏的基础收集。而且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允许我们慢速的吸收知识,所以在作为资讯角度我们要又快又又效率。
五,用方法和技巧提升阅读量。
你听说过有人一年读300本书吗?“好夸张,一个月一本就够了”“书是需要搞懂的,看多了不懂有什么用?”“那些人都是为了自己一年的计划好看才故意看给人看结果的”。我曾经也以为这很夸张,后来到自己看书的时候才发现一个月读十到十五本书真的不是玩笑。我刚看完的赤羽熊二的三本《高效阅读》《0秒思考》《0秒工作》只花了短短3天时间,一天的看书量2个半小时左右。因为在同一个作者的同一个思维方面下知识特别有连贯性。当连贯性+提纲+笔记,你的知识框架搭建就又快又稳,理解的深度也完全比以往看一本书花的时间要短很多,所得多很多。包括这个写作习惯的实践。所以在现今思维很多知识的储备量是非常成熟的条件下,集中读书和学习对自己这一块认知模块的加强非常有效果。读书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好吗?有什么做不到的。
今天第一次在简书上写博客,希望大家不要嫌弃多多指点我,让我和大家一起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起更开心的读书,更有收获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