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圈吐槽医院说起

2017-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章小沫

我有一个“密友圈”――在发现微信里面刷朋友圈的时候,突然发现找不到很多好友的信息的时候,我重新申请了一个微信,建立了缩小版的朋友圈。

今天像往常一样刷了一下票圈,发现了一个初中跟我很要好,高中还写信,大学依旧联系的好友发了这样一条动态:

“醫德[微笑]現在有哪個醫生不是為了錢 責任對他們來說算什麼[微笑]哪有錢來得重要

醫療劇都太理想化 哪有那麼多完全為人的醫生 親眼見過叫急診還回你一句「這邊也叫那邊也叫讓我去哪兒」不是坐著那麼多人嗎?都是吃白飯的吧[微笑]”

其实看到以后,并没有太诧异,因为她发了四年负能量的小段子到朋友圈了。

以往看到以后,纠结一下,就索性不留言。这次,我留了一句。

医患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从古至今,何处不有。只是作为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至少在心智上需要对自己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嗯,是的,其实我有在为医疗工作人员们“喊冤”。

首先,这位朋友进的是公立医院(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能够医疗报销是最好的选择),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忙,而且是忙很多。为什么?便宜啊!

有些人要问了,公立医院怎么了,公立医院服务态度就可以不好了?就可以不重视老百姓了?

当然不是!但是,请每一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试想一下,如果要你在负能量极多的环境下(病患及其家属,在自己或亲人生病之后,绝大多数都是处于一种负能量的状态)工作8小时以上,你可以忍受吗?或许你连一个小时都无法忍受,就爆粗口了。而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们(尤其是三甲医院,寻医问药的患者更多)每天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如果有心情好的,应该就只剩下“没心没肺”的了。

又有人要说,“凭什么医疗工作人员就可以有这样的‘特权’,而我们就要低声下气?”

这不是废话吗?!!你去医院不就是“求医”吗?“求”的姿态如果可以懂的话,那就以这样的心态去想“为什么我去公立医院看病需要体谅医务人员”

尤其是,病人本身很着急的时候,作为家属更要能够hold住!别觉得公共卫生组织给公众的公共平台,就需要每件事儿都服务得你称心如意了――你这样想的时候,也该想想,你的个人所得税,可能还付不起一个医院清洁工的工资。

我在高中毕业时,才看一些关于以礼待人的书籍和文章(在此之前,零花钱也就够买辅导书和吃饭用了),在再次习得“出手不打笑面人”这一概念之后,我去实践了一下。包括在高峰期的医院、着急忙慌的火车站、心情不佳的报刊亭老板娘等等,此后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微笑给人的抚慰力量是巨大的,另外在面对医护人员时,多说一句“今天病人挺多的,辛苦你们了”时,我发现,我的“实验对象”们,首先露出的是惊诧的表情,而后会施以微笑,回一句“谢谢”或者“应该的”或者“没事”。而这样一句话,更可能让信息接受者在这一整天都正能量满满。

又有人可能会说,我已经很礼貌的用上“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了,但是那些医护人员,不鸟我,态度还很差!

呵呵,那么我想说,请你用心去说这些话!而不是趾高气扬、冷冰冰的说着这些所谓的礼貌用语!

“你微笑地说话,电话那头的人可以听到”,我也实验过。在大学期间跟同学讲电话的时候,发现电话这头的情绪很容易就传了过去,我的一个大学死党在我们刚认识没多久的时候,提及我讲电话,说“跟你打电话,心情都会变好”,我问她,“那你能听出来,我跟你讲电话的时候,我是笑着的吗?”,她给了肯定答案。

所以,既然连电磁波都能传达表情和情绪信息,为什么你可以信誓旦旦的认为面对面的交流无法接收到情绪信息呢?

无论何种情况,你的微笑会传递!

从今天起,做个会笑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