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蒋老师的每日一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9093012/f3914b31ad29054e.jpg)
文:文静
这里的见,不是见蒋老师的人,而是见他的文。生活中,我只见过蒋老师一面,当时给我留下了一点特别的印象。
还没有见到蒋老师时,我就对他有一点点亲切感,因为他和我哥哥同年生,也就是同岁。见到以后,又有了一点特别的感觉。特别在于,他身上有种令我似曾相识的地方,但我一时说不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回到南京后,又细细想来,发现他和我的父亲性格上有点相似。
首先是蒋老师的诲人不倦。对于生活的领悟,对于写文的经验,常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不吝啬地传授给身边的每一位文友,仿佛是一尊想要普渡众生的佛。
而我的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是一见到我,就教诲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恨不得把他所有的人生感悟都传授给我,因为他最开心的事是看到我成长,最担心的事是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太吃苦、跌跟头、绕弯路。
当时我还有点听不进去,觉得父亲怎么总是教训我。可是,当父亲离去以后,我却非常怀念、也经常想起父亲曾经跟我说过的话、父亲的叮嘱以及父亲对我的教诲,因为里面盛着满满的父爱。怎奈,现在想听也听不到了!
其次是蒋老师的执着和勤奋。每天早晨五点多钟,在微信群里,就可以见到蒋老师推送他写的文章,以及他会在文章中撷取一段金句发出来,便于我们快速吸收。
正如他今早推文中的一段话:“一个人只要选择的道路正确,然后坚持努力奔跑,那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由此,他性格中的坚持,可见一斑。
他的执着中,让我看到死磕的一面,而我的父亲也是,认准的事就会坚持下去,一如父亲当年的寒窗苦读,才能成为家乡脱颖而出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很少,因而被称为天之骄子。父亲也是我的骄傲,我看到了父亲在生活中锲而不舍的一面。
退休以后,父亲决定出书,于是整天埋头写他的专业内容,我看不懂,但是,我看到了父亲的辛苦,整日伏在写字台上一笔一笔地写文,不论严寒酷暑,看到父亲的手稿一堆又一堆。
后来,以父亲的勤奋和学识,不成功才怪。出版了第一本书后,父亲又继续笔耗不辍,接着写第二本书……所谓天道酬勤!
还有就是蒋老师的坚强。前些日子,突然有一些作者,莫名其妙地写文喷蒋老师,他很气愤,我们旁观者也觉得这样写蒋老师有些过份。
因为有些作者连蒋老师面都没有见到,更没有深入打过交道,只是凭着道听途说,凭着蒋老师文章中的只言片语,就对蒋老师说三道四,象机关枪一样无情扫射、吐槽,最终又撤掉自己写的文章,向蒋老师赔礼道歉。唉,何必呢?
重要的是,我看到蒋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又抖落别人泼到他身上的脏水,振奋精神,继续专注于每天的更文与写作,不再理会这种事。
这让我看到了他的坚强,我的父亲也有着很坚强的性格。当年,为了给爷爷平反,父亲一边忙着读大学,一边忙着跟恶势力做斗争,一次次奔波在去乡政府、县政府的路上,期间受到各种威胁,包括人身安全等各方面,甚至恶势力们企图中断父亲的学业。但父亲都坚强挺过来了,成功地替爷爷平反,不让爷爷再被地方势力欺负。
曾经在无意中,我在家里看到一张当年政府的红头信笺,上面赫然写着摘掉爷爷反革命分子的帽子。
看着蒋老师每天定时更文,我在想,如果他哪一阵子突然没推文,我一定不习惯,一定会去问他为什么?
不知不觉中,蒋老师已成为我写文道路上的标杆,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想要象他学习,每天起得再早一些,定时写文。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身教重于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