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会好吗?

2022-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发飙de蜗牛

今天出去做核酸,在核酸检测点看到一则招聘启事,写着招募核酸采集员需要有医疗背景薪资面议。重点是下面还附着招聘现场安保人员,包吃住交社保到手底薪4500起,乍一看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

反正排队闲着也是闲着,就细想算了一笔账:在北京北五环,按照平均生活基本开销,三餐早饭5-10元,两顿正餐每餐平均20元,每天是50元,每月1500元;住宿按合租次卧两人平分每月计2000元;社保按北京最低基数,个人加企业部分大概1600元;按照这个招聘保安的启事给出的是9600元的水平(这个招聘文案写的确实很失败,一点儿都没有凸显出来自己的优势)。即便这样的单位安排食宿可能条件不见的有多好,但至少自己外面混的话就是这个成本。

随即看了一下现场维持秩序的两个二三十岁的保安,以前还纳闷这么大个小伙子为啥在这里干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现在一下子就想通了。这可是年薪10万+的标准呀,这是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几乎没有什么责任压力的情况下,四肢健全能正常交流的人,不费力气的混着时间就能得到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年收入10+的人口占比少的多么可怜(详细数据没有扒,有兴趣自己去查查)。

记得以前有过关于城市保洁人员的社会热点,主要说的是每天凌晨到晚上工作时间长,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哪怕是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保洁工资也只有3-4K,还没有社保。普遍观点认为待遇太低,应该增加这个群体的薪资待遇和社会福利。乍一看,确实是好事,这么辛苦真的应该增加他们收入让提高生活水平。

但是,如果提高的待遇和福利,这些人的生活水平会真的提升吗?以前当新闻看的时候没有细想过,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就过去了。今天看到这个招聘信息和旁边转悠的小伙子保安,我认为这是个单细胞思维方式的伪命题。

要知道做基层保洁的这些人员,大多数是五六十岁以上,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竞争力较弱的群体。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地方吃低保的五保户。假设,把基层保洁人员的待遇提升到8000元,年薪10万的水平,一下子就会涌入一大批年轻竞争者,无论从体力还是效率上,年轻人都会把工作抢走,原有的这些人面临的就是失业找不到工作,原想的提升生活质量纯属镜花水月,只会越来越糟。

这里并不是说基层保洁人员不应该增加待遇,而是需要去思考怎么才能真正提升这个群体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个社会学角度的问题。也许践行垃圾分类,每个人都不要乱丢乱放给环境卫生做出一些源头的改变可以让他们不那么辛苦;也许多设置一些社会福利供给点,让他们冬天能喝热水夏天能喝冰水,给一点实际的关怀;也许……

很多糟糕的制度在制定之初出发点都是好的,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让它变得糟糕。很多社会问题怎么解决,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既然存在,就肯定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如果涉及到自己相关的问题,必然会被情绪左右而忽视很多因素。

忘了曾经在哪儿看到的一个观点说,读历史到什么程度才算入门,答案是看到任何历史人物/事件的时候,不再觉得当事人傻或荒唐,能够平静的思考当时的无奈和必然的时候就算入门了。同理,当看到任何社会事件的时候,不再随大流被情绪左右,能够坦然的综合自考的时候,也就算对社会认知入门了。

曾读过一本书《这个社会会好吗》,里面写了很多拧巴纠结的事情,作者也不知道答案,但坚信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好。心存善念,好好努力活下去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