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
好久没有如此热血澎湃的读完一本历史书。当然啦,学校的历史书是不可能的。上一次如此热血是在高中时期,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不过现在看来,《三国演义》确确实实真真正正只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历史。相比小说,历史的戏剧性、悲剧性、不可思议程度均远远高于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让我知道,什么是小说,但是我不敢说我能懂什么是历史,我只能说它让我了解明朝的历史。
跟随着当年明月的脚步,从朱元璋开始,一步一步建立大明王朝,到朱棣的夺权,到仁宣盛世,到。。。直到最后朱由检(崇祯)的无奈和绝望。两百多年间,我看到多少皇帝每天也是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的工作着。我也看见,无数人在挣扎着,挣扎着想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名字。而历史的结局呢?永远是以悲剧收尾,不管你是多么厉害,多么牛,不管你是出生在帝王世家还是平民百姓之中,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死亡。
原本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其实不然,有些人他是好人,但是他却没有一点用处,甚至一直在添麻烦。有些人明明知道他是坏人,但是这个世界却离不开他。一样,我们印象中的大贪官,大奸臣,他们并不一定一无是处。退一步说,他们能做到那个位置,至少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有很多政治能力还很强。看到这里,我突然变得不知道该干嘛了。不过,全书结尾的一句话似乎给出了答案: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上来,也许只能自己慢慢去领悟。
小说这种东西,现在写的人很多。但是,能写历史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本身。看过的电视剧或者看过的许多小说,对于一个人的刻画,实际上性格特点是很明确的,如果是忠臣,他必将永远是一个忠臣;如果是奸臣,必将是大奸大恶之人。但实际上呢,生活上呢,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每个人都有很多种性格,不是精神分裂,而是正常现象。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不必向别人打听我,确实是这样,我对每个人的态度并不一样,不同人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视角观察我,必然的到不同的性格结论。
全书最喜欢的一个人——王守仁(王阳明)。想了很多夸他的话,但是真的要写下来,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写。用一个日本人的一句话评价:一生低首拜阳明。阳明心学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感觉今年可以去学习一下。
书看完之后,去找了当年《面对面》节目采访石悦的视频,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讲了很多“大实话”,很多让主此人都无语的“大实话”。有很多人,“成功”之后,就会开始“串改历史”,以前做过的很多事,实际上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但是呢?别人问起,就要往励志那边靠。按照现在的趋势,石悦的台词应该是:我从四五岁开始,就非常喜欢历史,哭着喊着要爸妈买《上下五千年》,初中高中几乎疯狂喜欢历史,而看了《二十四史》。高考时,应该是发挥失常,考到了一个不入流大大学,调剂到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但是还是一心只爱专研历史。最后终于修成正果,写出来《明朝那些事儿》。然后他这样说,就会吸引更多更多的读者。如果是石悦同学看到我写的东西,会不会很生气。
他没有这样说,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我也想以《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来结尾: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