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读书笔记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金鱼妹妹呀

读完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即了解到了心理方面的边缘知识,又结合到了自己的经历来反思自己,理解了周围人的行为。

本书中反复讲述了童年时代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会影响我们日后对待外界生活的态度。


武志红的文风简单而实用,看的时候我总在回忆自己的童年,以及现在的自己的关联。

一开始想学心理学是想治愈自己,了解他人,真正喜欢上心理学是因为武志红。在读他写的书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点一点慢慢释怀的感觉。武志红总是可以把很晦涩的心理学用大众能看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人觉得他的书很多观点都太主观太自以为是,但是我却觉得只要是能给人带来帮助,就是好书。

好书的真正价值,不是科学与正确,不是知识丰富,而是,它能帮助你成为一个人。


以前人们都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教给他什么,他就会长成什么样子。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里面都藏着心灵的成长密码,可惜绝大部分的父母做的都不是引导和发掘,而是灌输和压制。导致我们最终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却没有做真实的自己。

我总是在想,等我有了孩子,我希望能做一个陪伴型的母亲,为他创设安全的环境,给他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活出自己。


读书摘抄: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定律一:成为自己

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人有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

父母把自己年轻时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是通过孩子的身体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剥夺孩子的意志,这让孩子没有成为自己,而只是父母的延伸。


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6岁前的经历决定了精神胚胎的发育程度。

一个精神胚胎得到良好发育的孩子,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成为一个极具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人。

孩子的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精神胚胎得以发育的唯一途径,因为不理解孩子行为,大人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控制并压制孩子选择空间。

所谓多动症孩子,他的重要抚养者中一定是不断有人对她说,你不能这样做,也不能那样做,你必须听我的。于是,这个孩子的许多源自精神胚胎的自发行为都被打断了,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敏感期。

例子:
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会接受一块大饼,他一定要一个完整的。对于这种行为大人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知道节约。其实,孩子这样做,是因为他正在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整张饼是完美的,会满足他精神胚胎发育的需要,而一块饼,是破损的,会让这个正追求完美的孩子感到不舒服。

其实他不是贪婪,假若你给他一块虽小但完整的饼,他也是接受的。

所以,不要着急去评判孩子,更不要着急把你的观念强加在孩子头上。


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情商比智商重要。情商就是性格、人格,而人格就是我们的内外关系模式。父母不必太忙于给孩子灌输知识,因为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实际上远比这些知识重要。

给予孩子爱,也要给予自由。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只有无条件的接受,才能令一个孩子感受到什么是爱。然而,无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必须做到什么,我才爱你”。

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会把注意力从内部转化到外部。才会爬10米远去拿一个玩具,但现在,他不去拿那个玩具了,是因为他知道,那样做父母不会开心,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失去对事情本身的原动力一切行为都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为目标,于是,他现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长大了就很容易被别人控制。

内心和谐,才有爱的能力。

孩子忍受不了分分合合。

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生下孩子后,年轻父母太忙了,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时间松了,再把孩子接过来与自己团聚,忙了,再送走。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总经历分分合合的孩子,长大后会对人的信任度势必会出现问题。

父母与孩子行形成良好关系需要太多因素:

第一,要有爱。没有爱,一个孩子可能根本无法长大,甚至不会产生活下去的愿望。

第二,要有自由。没有自由,孩子就会成为抚养者意志的延伸,他会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

第三,关系要平衡。常喊“一切为了孩子”,假若真的这样做,那么所有孩子的内外关系都将只有自己没有别人,都将失去爱的能力,真正的好的关系模式是,父母自爱,同时爱孩子,于是也教给孩子自爱并爱别人。


我们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关系:

1)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孤独

2)自己与最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

3)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

4)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们若想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生,那意味着我们在这四个关系上都要做到和谐。其中,亲密关系是第一关,假若这一关过不了,根本没和谐可谈,那么其他三个关系也一样是谈不上和谐的。

很多人对周围的人很好,但是却对自己很差,经常是委屈自己而去讨好别人。按说这样的人应该很受欢迎,然而却相反,这样的人反而让人敬而远之。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对自己不友善,内心的委屈是会体现在行为上的,给别人的感觉是极不舒服的。我现在倒是觉得,我们应该多跟自己的内心沟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多讨好自己,多给自己一些爱,让自己先幸福起来。


定律四:多一只心灵之眼,看破关系的迷雾

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他的内心。

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你的内心。

这叫投射。

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

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

这叫认同。


定律五: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

我们最惧怕的,并非痛苦,而是无法预测的痛苦。我们的心灵,恰恰就是非理性的,我们都是通过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尤其是童年时的人生经验——推出一些大结论,并将这些大结论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很多人在社交中特别敏感、特别自卑,很容易在乎别人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内心中总有一个消极的预言——我是不受欢迎的。


定律六: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一切自由、一切真理和一切意义都依赖于个人作出并予以实施的选择。

父母应切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压倒性的关键所在,至于他们想对孩子灌输的知识,其实是配角,有时甚至还是反角。

我们都渴望经验神秘的事物,却看不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并不爱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 为什么说大多数心理问题的内核都是爱的缺失? 为什么童年受过的苦,长大了还要再受一次?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轮回?

…… 这些的原因在于我们被同一套心理模式所左右,不断重复一些幸福或苦难,人生就像是一个个轮回,这也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如果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深度了解,对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回应,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有了自主选择的色彩。当我们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时,就是在成为自己,自我实现。

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看清楚亲密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更真实自主地生活,那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你。


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当我形成这个初步结论后,审视了一下身边认识的人,发现的确有许多内向者,看上去非常富有爱心,非常乐于助人,大家很乐意和他们交往。但他们却一直陷于孤独中。

人与人交往互相麻烦,互相索取才会交到朋友,而一味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就很难有关系特别近的朋友。很多时候让人帮个忙,反而会有增进感情的作用,拉进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忘记这个理论是在哪看过的了,觉得特别有道理。


在家庭中,我们最容易见到意志的强加,上一代人没实现的愿望,强加到了下一代人的身上。这可以被称为“愿望的接力”。但是,与接力赛不同的是,下一代人的生命意志被严重压制了。

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人身上都承载着父母未完成的愿望,而失去了自我。现在成人之后,找不到自己想要什么,兴趣点在哪里,却依然能记得父母想要我们成为什么样子。


专注的确不是努力来的,而是你沉浸在一件事物中,自然而然就达到了关注。当你沉浸在其中时,你会产生“感应”,你是靠感应来切豆腐,靠感应来装卸步枪,而不是靠理性的分析和计算。当然,理性的分析和计算一定有,但最后当你砍下那一刀时,靠的不是理性,而是感应,或者可以说是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手感”,在无数领域,顶级高手们讲究的都是手感。譬如篮球比赛,一个选手投篮好时,他会说,有手感,当投篮不好时,他会说,没有手感。什么样的人会有手感?一定是那种信任自己感觉和判断的人。

当一个人自信时,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时的专注才会让你产生感应,我觉得这是一种进入心流的状态。我一直在想,如果将来我有孩子,我希望可以对他不做太多干涉,让他用自己的感觉去体会身边的事物和关系,让他活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中。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之一。

做孩子的,需要去面对这个真相。做父母的,一样需要去面对这个真相。因为,父母也曾是孩子。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那些中毒的父母的父母,一样也是中毒的父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遗传。


我的反思:

为什么“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因为我们太爱自己的意志,如果意志得不到实现,我们便会执着在这个意志上,也就是全能自恋吧。于是,那些“得不到”的,便成了我们无比重视的事物了。

这也引来另一个奥秘:如果想让一个人对你好,便请他帮你一个忙。这是因为,多数时候,我们看似是在爱别人,其实首先是在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

如果对一个人付出越多,那么我们就会越在乎他,其实在乎的不过是自己的意志而已。“好人没好报”是因为好人一直在付出。



为啥你在社交中特别敏感、自卑?

很多人在社交中特别敏感、特别自卑,很容易在乎别人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内心中总有一个消极的预言——我是不受欢迎的。这种消极预言的形成,常常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家中不受关注,或者他们的家庭整体上都对社会交往有强烈的抵触和自卑。


怪罪父母是逃避成长责任。

成年后不要怪罪家人,家人是你的原因,但是你已经成了果。成年后,我们必须有这个意识,不要再将焦点放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上,不要认为这个外在的关系改变了,自己就得救了。要想得救,我们必须把焦点放到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上。答案在你自己心中,我们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但这个过程是在关系中完成。


关于感情:

我爱你,向你坦承我的心,直接地对你好,没有条件,没有防卫,也没有对你如何回应我的预期。同时,对你的回应,我的心又保持敞开。即,我在和你的关系中,我尊重你,并且,我向你敞开。

我们要的爱,都是发自对方的本心,他们不是因为我们对他们施加了什么影响才对我们如何,而是他们自己想这样爱我们。是不是本心,特别重要。

有许多人在爱情中有意无意地制造迷局,尽管已无比渴望和对方到一起了,但仍然刻意矜持,刻意保持着距离,因为他们知道,“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的确是一个真理。


人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一个人感觉,他欠了你的,他会倾向于忘记你。相反,如果你欠了他的,那么他会一直记住你。

假若你心有不甘,拒绝承认自己的不幸,拒绝承认失败或失去,拒绝悲伤,甚至还强装笑脸,那么,不管你看似多么成功和快乐,你其实仍是在继续遭受它的诅咒。


只要是自由恋爱,就应该试着不谴责对方,试着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如果两人都乐意承担各自的责任,那么两人的内心都会得到很大的修复,爱情就起到了极大的治疗效果。

一个人越迷恋爱人,他就越看不见爱人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其实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没有敌意的坚决,即我不答应你时,我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说你错了。

不含诱惑的深情,即我爱就爱了,没有条件,也不会诱惑你,弄出是你需求我的境况。

敌意与诱惑,都是让对方后退或前进,而躲避了自己。

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讲的是如何去爱,去接近对方;没有敌意的坚决,讲的则是如何拒绝,如何将对方推远一些。

没有敌意的坚决,即我有一个坚定的、与你不同的立场,我拒绝你,不按照你的来,但是,我对你完全没有敌意。

没有敌意的坚决,与不含诱惑的深情,都有清晰的自我。我拒绝你,但不是因为你错了;我爱你,也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更不是要你回报什么,我就是爱你。

本心与本真,是最可贵、最值得珍惜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多数人却忘记了。

End


Ps

高晓松老师有一句名言我很喜欢:一生纯良,不舍爱与自由。陈铭老师在奇葩说第五季里也说的这段话,他说:“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我在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前一句是后一句话的前提,一个人,只有温暖纯良了,才可以有资格谈论爱与自由。否则,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