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成长励志大学生活

大学四年,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的成长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223人  没有天赋的凱sir

时间如白驹过隙,恍惚之间,转眼就到了大四,回首往昔,没有特别的人值得珍惜,也有特殊的事值得留念。

这四年,虽有跌跌撞撞,但也波澜不惊,走过迷茫,越过彷徨,就这么平静地过来了。

也许,这就是大学生活罢,舒适、安逸、无忧无虑,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可是,回想起来,这却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成长不多,收获甚少。

因为年少无知,因为无迹可寻,因为无人可依,没人指路,没人提醒,一切都要自己去慢慢尝试,所以,迷茫又彷徨,自卑又怯弱。

四年过去了,自己又收获了什么呢?总不能白走这一遭吧。

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也许就是认知吧,接纳了自己,也对这世界有了浅薄的认识。

以前看过这么一句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现在再想来,颇有感触,人这一生,不同的阶段,对世界,对人生,对自己,都有不同的认识。

每一阶段的认知,都在为我们的成长添加养料,因为认知,所以成长。

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一的时候,真的是迷茫又无助,从一个熟悉,生活了许多年的小城镇,来到一个色彩缤纷的都市,陌生又好奇,胆怯又向往。

在我们成长的时间里,需要不断从一个自己早已适应,熟悉的环境里,迁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并且逼着自己去适应它。

一个人,也许就是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陌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需要和陌生的人打交道,慢慢和他们接触,了解并认识他们,和他们产生关系和链接,成为同学,朋友。

一直以来,我自以为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语,对陌生的事物充满恐惧的人,但那时候的自己,回想起来,却无比勇敢。

也许,是无知者无畏吧!

那时候班级竞选班干部,自己因为高中三年在班上做了一些自以为小有成就的事,便飘飘然了,于是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班干部我也能胜任。

于是积极参与竞选团支书,写稿子,背得滚瓜烂熟,在讲台上夸夸其谈,我以为我是有能力赢得竞选的,最终却以一票之差落选。

我在讲台上演讲完以后,轮到同学们投票,他们对我投来的是好奇,疑惑的目光,有人问道:“谁是文凯?”

而另外一个参与竞选的同学,在我看来没有过多的表现,在我看来还没有我优秀,只是,在他演讲和同学们投票的过程中,似乎同学们都认识他,上台的时候还有人给他加油,叫出了他的名字。

后来因为被淘汰的人数比较多,辅导员把我们几个他认为比较有能力的同学叫到办公室。

辅导员看我很不服气,问我:“把团支书的位置给xxx,你有意见吗?”

我低着头,回了句:“他不就是认识的人多吗?”

辅导员笑笑,端起水杯,抿了一口水,说道:“文凯,你的想法很奇妙啊!”

最后,团支书的位置还是给了那位同学,只是我还很不服气,对辅导员的话也不理解。

直到大三的时候,自己经历的一些活动,做了一些事,我才慢慢明白,那时候辅导员说的“奇妙”,原来是“幼稚”,只不过当时的自己对此事的认识,太浅薄无知了,没有明白辅导员的话中话。

现在我也才恍然明白,会社交,能够在短时间内和陌生的人建立联系,拉进关系,在陌生的环境里很快立足也是一种能力。

我们这一生,都在与人打交道,从自己呱呱落地开始,和父母最为亲密,慢慢长大,认识自己的兄弟姐妹,再到周边亲戚,等到我们上学了,又有了同学朋友,工作了,又有了同事领导……

成长,就是不断与人相处的过程,而社交,能够结交上别人,获得别人的认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功课。

大一的时候,对许多东西都很茫然,对许多的事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任性而为,自以为是,看似自信,实为莽撞。

因为年轻,涉世不深,心智的不成熟,却误以为自己知晓一切,只有在受到挫折和磨难以后,才会慢慢明白自己的无知。

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事多了,受到的磨难让自己印象深刻,便慢慢地明白自己的无知。

无知,是会受到生活的惩罚的。

在希腊的阿波罗神殿的门楣上刻有这么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常被后世的哲学家们引用来规劝后人认识自己,发现自我的价值?

人这一生什么最难得?答曰:认识自己最难得!

大二的时候,因为大一期间踩了许多的坑,自己看待事物的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尤其经历过挂科补考不过,交费重修以后,让自己对待学业的态度也更为认真。

其实,在大一的时候,自己真的有许多的不成熟,那时候总觉得读书没用,受到许多鸡汤文,以及世面上一些以偏概全,宣扬读书无用论,误人子弟的文章的影响,让自己弱小的心灵备受摧残,差点误入歧途。

那时候的自己也真是浅薄无知,对这个世界完全没有清晰认识,总以为自己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乔布斯能,比尔盖茨能,扎克伯格能,我也能!

豪气干云,气势万千,辍学我就能像他们一样改变世界,却不知道,他们之所以在辍学以后能改变世界,背后还有许多的不为人知,也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一面,让他们有底气辍学,有能力改变世界。

读了一些书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有句话说:“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长大后,才发现自己一无所能。”

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这世上还有许多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慢慢地,才知道自己的盲区;慢慢地,才知道自己不知道。

幡然醒悟,才能改变;唯有改变,才能成长。

于是,才有意识地去兼职赚钱,去找公司实习,去读书,去做事。

归根结底,只有行动才能成就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任何不劳而获的东西。读书的行动,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兼职的行动,改变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实习的行动,增强了自己的能力。

只有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无知以后,才能有针对性去做出改变。

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

心想千遍,不如实际去做一遍,所思所想不会和实际完全切合,一定会有差距。

当你愿意主动改变,愿意付诸实践的时候,才是一个人发生改变,认识自己的开始。

大三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实践和摸索,在学校自己创立了团队,运营了一年,为自己获得了些许的收入,也解决了部分同学校内兼职的问题。

这一年,在我看来,是自己大学进四年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年。

每天“日理万机”,兼顾学业的同时,还要处理许多团队的事情,明白了自己还有许多不能的地方。

但也在做事的时候,发现了许多原以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原来自己都懂,而且还做得不错。

招人的时候,以为会很艰难,但疏通关系以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困难;和商家沟通的时候,以为自己会胆怯逃避,却发现自己能口若悬河,处理好和商家的关系;结算工资的时候,以为自己拿着那么大一笔钱会飘飘然,然而自己却无比冷静……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竟这么能耐,许多事情原以为自己会处理得很糟糕,结果却出人意料,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自己主动学习,善于倾听,谦虚谨慎的态度。

当自己还在为别人做活的时候,就有意识地结识商家,和他们唠嗑;下意识地去结识身边的同学,和他们搞好关系;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也留意自己的言行,给他们留下容易相处的印象。

因为这些细节,为自己创立团队的时候,帮了大忙。因为信任,商家选择了我;因为靠谱,同学选择了我。

当自己真正切身经历了一些事后,许多看似困难的东西,逐渐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付出一定会有收获,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收获,只是,收获的不一定是钱,还可能上经验、能力、认知甚至朋友。

这些收获,会一点点为我们铺平未来的路,但走在路上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是什么成就了自己,人,不能忘了本了,那些对自己为人处世有所帮助的道理和习惯,应该一生坚守。

大四,知道自己

人都是是渐变的,从来没有突变的人。

一路走来,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自己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于是转手自己的团队,开始为自己未来的作规划。

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况且当初还是被学校调剂的,但并没有因此放松学习,那次的挂科,已经给了自己深刻的教训。

所以,这四年,重心都没有放在专业学习上,给了自己一个最低标准,不再挂科,更多专注自己各种能力的提高,当然,自己也有了新的方向。

大四的时候,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未来做了打算,并在网上报名了一些课程,也找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开始为未来积累背书。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明白自己不想要什么。

认识自己,真的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需要长久的实践总结,并不断地与自己沟通交流,才能发掘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都说,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可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有真正去经历,去实践以后,才知道内心是个啥东西,自己又想要什么。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所以,不要总是固执己见,用自己自以为对的方式去臆想,这个世界与我们想象中多有不同,作为年轻人应该做的,应该多去读书和经历,才能让自己长见识,见世面。

人生的一切难题,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而对世界的认识,需要我们不断地行走。

不管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对待已知的反思和总结,和对待未知的期盼与敬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