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经藏,智慧入海哲思想法

名相皆妄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102人  心栖莲池

面对着自认为客观的同一个世界,过着各自主观感知觉虚拟出的生活,却始终认为眼前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真实存在,这就凡愚的无明颠倒梦想。

觉者佛陀说,凡夫境界唯是名、相,也就是色(色声香味触法)受、想、行、识五蕴。名即名言概念,有内部语言即思想,有外部语言即言说。它们都是一种认知主体对“相”(感知对象),作出标指的语言或文字的符号系统,也就是标签。名不是认知对象(相)本身,但也并非与之无关,是于“相”抽象出来、又用来描绘相的概念。

名言概念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标指符号,使用者无法避免的都认定了它们是有着常、一、不变属性的,也就是给名言“赋予”了自性。如果定义不固定就乱套了,那将无法去认知对象和交流认知经验,果真如此那就失去了建立概念的意义。

比如“人”这个名言概念,从它安立出来使用到现在几干年了,其本身特定的定义一直都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而其所标指的对象却都如流水般刹那流变、消失。

所以不难看出,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言说都是不符合感知对象实际情况的,实际上是背离的——名言概念的定义不变,其标指对象却一直在变!所以,严格来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思想都是胡思乱想,所有的言说都是谬论!故佛法名之为妄想、戏论。

另外,凡夫由于把概念和标指对象结合得太熟练,以至于成了一种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故不知不觉就把概念和标指对象等同起来了,潜意识就以为思想和言说的内容就是感知对象本身,其实不然。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思想和言说的同时,可以于自心同步臆造出相应的意识景相,这也就是说,仅凭思想、言说就可以在心中显现出境界相来。如果睡前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头脑中的想法会变成生动的梦境。

既然名言概念是虚妄不实假安立的标签,不是感知对象本身,那么感知对象本身是否客观真买?其实也不真实,不过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感觉到的色声香味触法的主观感知境界——是主观感知境界。这就是人的感官系统和能所对立认知模式的局限,导致了无法直接触及到任何独立于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对境本身。这个道理,古代哲学和佛法都有论述过,乃至现代科学界都已证明了。佛法则深入阐释了凡夫感知到的境界,都是其意识用名言概念记忆信息、形色记忆信息、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知觉记忆信息,综合描绘呈现出来的主观意识境界!与梦境无别。名、相本无可分,都是无明薰习来的心识记忆信息在释放而已。

在凡夫把名言概念和感知境界执为客观实有的过程中,两者的真实感都得到了强化(错觉被强化),导致了我们困在自心“名、相”的五蕴幻境中认假作真从迷入迷,这就是无明薰习的循环效应。因为错觉留下的记忆信息,会被保存下来成为将来又显现名相的因种。

既然凡夫的名相都是幻境,那么用此名相建立的佛法是不是虚妄的呢?当然是,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他没有说过一个字,示现的三十二相的佛身也是虚妄的。虽然用凡夫名相建立起来的佛法体系也是虚妄的,但它却是利用凡夫名相阐明凡夫名相虚妄不实的性质,是揭露、澄清名相虚妄的“卧底”,就象名相系统里安装的自毁程序,一但凡夫接受安装运作了,在完成了消解名相这凡夫五蕴幻境任务的同时,也就同归于尽了,即所谓的舍法船登觉岸。

若能清晰地认识到凡夫执着名相这种迷惑颠倒无明的情况,以此佛法的正知正见来持续观修去消解错觉,那么名言概念的妄想就会逐渐停歇下来,然后那些靠概念等心识信息支撑强化的五蕴的主观妄想境界也会松解,直至彻底消融。五蕴彻底消融,幻现五蕴且被它遮蔽的真心,同时便得以显现,不复再迷,至此假名为觉悟的圣者。

楞伽经节录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五法、自性、诸识、无我差别之相。我及诸菩萨摩诃萨,善知此已,渐修诸地,具诸佛法,至于如来自证之位。”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五法、自性、诸识、无我,所谓名、相、分别、正智、如如。若修行者观察此法,入于如来自证境界,远离常断、有无等见,得现法乐甚深三昧。大慧,凡愚不了五法、自性、诸识、无我,于心所现见有外物而起分别,非诸圣人。”

大慧白言:“云何不了而起分别?”

佛言:“大慧,凡愚不知名是假立,心随流动见种种相,计我、我所染著于色,覆障圣智起贪瞋痴,造作诸业如蚕作茧,妄想自缠堕于诸趣生死大海,如汲水轮循环不绝。不知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心所见妄分别起,离能所取及生住灭,谓从自在、时节、微尘、胜性而生,随名相流。

“大慧,此中相者,谓眼识所见,名之为色;耳、鼻、舌、身、意识得者,名之为声、香、味、触、法,如是等我说为相。

“分别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谓以象、马、车、步、男女等名而显其相,此事如是决定不异,是名分别。

“正智者,谓观其相互为其客,识心不起,不断不常,不随外道、二乘之地,是名正智。

“大慧,菩萨摩诃萨以其正智,观察名、相非有非无,远离损益二边恶见,名、相及识本来不起,我说此法名为如如。

“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已,得无照现境,升欢喜地,离外道恶趣,入出世法法相淳熟,知一切法犹如幻等,证自圣智所行之法,离臆度见,如是次第乃至法云;至法云已,三昧诸力自在神通,开敷满足成于如来;成如来已,为众生故,如水中月普现其身,随其欲乐而为说法;其身清净离心意识,被弘誓甲,具足成满十无尽愿。是名菩萨摩诃萨入于如如之所获得。”

——大乘入楞伽经卷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