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详细线索整理

2017-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757c0ab73345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夏洛克·福尔摩斯,但很少有人知道赫尔克里·波洛。

东方快车谋杀案

前几天去看了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好的故事,加上2017这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豪华阵容,尤其是德普饰演这个恶贯满盈的大坏蛋雷切特,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2017版电影削弱了推理过程,而更注重了情感上的表达,看到最后,我们都为小黛西的死亡给阿姆斯特朗一家带来的悲剧和给这十三个嫌疑人带来的打击而痛心。同时我们也看到波洛身上更多的人文情怀,这样的波洛,形象上是成功的。

相信阿婆的粉丝在看小说时都会拿出纸笔随着波洛一起调查,记下线索,整理线索,推理猜测凶手。

阿婆从来不吝啬与给读者展示线索,每当我们看到结局再回头观望时,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线索早就展示在了我们面前。每一条证据,每一句话,甚至关键的场景,阿婆都给我们做了还原,就看我们读的过程中能不能抓住关键。但即使这样,故事的结局还是总会出乎我们意料。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又看了一遍小说,翻看曾经的笔记很感慨,现在来整理一下。

注意:以下含有大量剧透,还没看过小说的朋友请谨慎阅读。

赫尔克里·波洛

波洛本来要去斯坦布尔,此时,书中有明确描写,这个时候出来旅行的人不多。除了波洛以外,托罗斯快车上还有德贝纳姆小姐和阿巴思诺特上校(在电影里,波洛是在渡轮上遇见他们的)。在车上的谈话得知,这两人都要乘坐东方快车去英国。

而后,波洛听到他们发生了这么一段对话:

“玛丽……”

“不是现在,不是现在。等一切都结束了,等事情过去了,再……”

但因为卡斯纳案件,波洛临时改做辛普朗东方快车到伦敦。这时,波洛就被彻底卷入了阿姆斯特朗的复仇,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波洛要买东方快车的头等卧铺票,头等厢却全部售空,只有二等卧铺有一个叫哈里斯的旅客没有到,波洛在这间卧铺和麦奎因住了一晚。第二天晚上,他搬到了布克的1号车厢,也就是死者雷切特的隔壁。

晚上差二十三分一点,波洛被惊醒,听到一声叫喊,然后电铃响了,列车员过来应铃,雷切特用法语回了句:“没事,我按错铃了”。

一点一刻,波洛听到雷切特房间里的走动声,按水龙头的声音,自来水流动的声音,水溅出来的声音,水龙头有咔哒一声关上了。外面过道上的脚步声,有人趿着卧室的拖鞋走过去。

接着电铃响了,哈巴特太太说她房间里有个男人。

在波洛睡着后,又被“砰"的撞到门的声音惊醒,出来看到一个穿着猩红色和服式睡衣的女人的背影。


这是波洛的角度所看到的事实,也是我们目前唯一能确定的事实。

帅气的德普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死者给我们的信息:

死亡时间:午夜至凌晨两点
尸体状况:死者身中十二刀,杂乱无序,有一两刀很用力,把骨头和肌肉上坚硬的韧带刺穿,还有几刀随意划了几下。有一些刀口是右手刺的,有一刀是左手刺的。还有两刀很深但血流比正常情况要少,是死后没多久刺的。
在死者房间发现的证据:
1.有安眠药的空玻璃杯;
2.两根火柴梗,一根圆,一根扁,圆的是雷切特的,扁的是火车上的那种;
3.一块女人的手帕,很精致,绣着H;
4.一根烟斗通条;
5.睡衣口袋里的金表,表壳瘪了,时针指向一点一刻;
6.小桌子上烧焦的纸片,处理后显示:“记(得)小黛西·阿姆斯特朗”。
凶器:一把锥形匕首,在哈巴特太太的洗漱包里,洗漱包挂在与死者房间相通的连通门上。跟任何一处刀伤都吻合。

死者本来的身份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原名叫卡塞蒂,是他引发了阿姆斯特朗一家的悲剧。讲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回忆一下阿姆斯特朗一案:

阿姆斯特朗上校,英国人,他的妻子是当时最著名的演员琳达·阿登的女儿,之后定居美国。

她们三岁的女儿被绑架撕票,阿姆斯特朗太太受刺激早产导致母子双亡,阿姆斯特朗上校承受不住打击随之自杀。

他们家的法国保姆,也含冤跳楼自杀。

阿姆斯特朗一家只剩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还活着。

从死者给我们的信息推理:

1.死者服用了安眠药,现场没有挣扎痕迹,可能是在睡着之后,被乱刀捅死。

2.那没能烧完的纸片告诉我们,凶手可能跟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着密切的关联。

出现的疑点:

1.绣着“H”的手帕是谁的?

2.烟斗通条是谁的?

3.金表在睡衣口袋里很奇怪。金表上的时间是死者死亡时间吗?

4.死者身上的刀伤是几个人做的?

第3点,我们可以根据波洛的事实推断一下:波洛在一点一刻听到的声响以及哈巴特太太说他房间里有个男人,我们暂时假定死者死于金表时间这一刻,也就是,一点一刻。

接着我们跟随波洛一起整理一下13位嫌疑人的证词:

(以下证词整理包括小说整个第二部内容,即波洛单独讯问嫌疑人到检查旅行箱这一部分)

列车员

姓名:皮埃尔·米歇尔

国籍:法国人

座位:正对着16号卧铺

时间线:

00:37:死者按过铃,死者用法语说:“没事,我按错铃了”(波洛证实)

接着去应了另一个铃,公主的铃,公主让他去叫女仆(波洛听到这个铃)

1:00:在雅典车厢和其他两个列车员聊天,聊了十分钟(另外两个列车员证实)

1:15:从雅典车厢回来,去应了美国太太的铃(波洛证实);接着去应波洛的铃,给波洛拿了一瓶水(波洛证实)

半个小时后:去给麦奎因铺床,此时麦奎因和英国上校聊天,后来一直在座位上

疑点:看到一位穿猩红色睡衣的太太去过道尽头的洗手间

麦奎因

姓名:赫克托·麦奎因

年龄:三十岁上下

国籍:美国人

工作:死者秘书,也是语言翻译

动机:父亲是处理阿姆斯特朗一案的地方检察官

卧铺:二等厢,六号下铺,波洛搬走后独自住

时间线:

晚饭后:跟阿巴思诺特上校聊过(波洛证实),去找雷切特先生,记备忘信件(列车员作证)

00:00左右:在温科夫齐和上校下过车,从餐车的门,门没栓着(阿斯巴诺特上校作证)

00:00-02:00:和阿巴斯诺特上校在自己房间聊天(列车员作证),期间列车员走过去一次,一个红衣服女人走过去一次

两点钟:列车员铺床,上校回去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阿巴思诺特上校和列车员作证

男仆

姓名:爱德华·亨利·马斯特曼

年龄:三十九

国籍:英国人,在美国芝加哥待过

工作:死者男仆

特征:瘦削整洁,一看就是受过良好训练的仆人

卧铺:二等厢,四号下铺

时间线:

9:00:最后一次见到死者,死者很心烦,骂了男仆一顿,死者晚上服了安眠药睡觉。接着告诉麦奎因主人叫他,然后回房间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意大利人作证

哈巴特太太

姓名:卡洛琳·玛萨·哈巴特

国籍:美国人

卧铺:头等厢,三号铺

时间线:

10:30:瑞典太太来要阿司匹林。问瑞典太太说门闩上了吗,此时手袋挂在门把上(瑞典太太作证)

1:15:叫来列车员(波洛证实),声称有男人在她房间里(证据:列车员制服上的纽扣,出现在靠窗的箱子上的杂志上)

瑞典太太

姓名:洛丽塔·奥尔松

年龄:四十九

特征:高个子,山羊脸,传教士,懂法语

国籍:瑞典人

工作:护士长,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

卧铺:二等厢,十号下铺,与德贝纳姆小姐一间

时间线:

10:30或10:45:问哈巴特太太要阿司匹林(玛丽证实她出去过,哈巴特太太作证),错开了雷切特的门,此时死者在看书(可能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

11:00左右:上床睡觉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德贝纳姆小姐作证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

姓名:娜塔莉亚·德拉戈米罗夫

特征:穿着华丽,长相很丑的老太太,体质虚弱

国籍:法国

动机:是阿姆斯特朗太太的教母,与阿姆斯特朗一家相交甚好

卧铺:头等厢,十四号铺

时间线:

12:45:按铃叫女仆过来按摩(列车员作证,波洛也听到了这个铃)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女仆作证

安德雷尼伯爵

特征:身形魁梧,三十多岁

国籍:匈牙利人,有外交护照

卧铺:头等厢,十三号铺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列车员作证(不包括1:00-01:15)

安德雷尼伯爵夫人

姓名:埃伦娜·玛丽亚

娘家姓:戈尔登贝格

年龄:二十

卧铺:头等厢,十二号铺

时间线:

晚饭后:在伯爵房间,后回自己房间服用台俄那睡觉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哈德雷尼伯爵和列车员作证

疑点:护照上有油渍

阿巴斯诺特上校

国籍:英国人

卧铺:头等厢,十五号铺

时间线:

00:00左右:与麦奎因下过车(麦奎因作证)

00:00-01:45:在麦奎因房间聊天(麦奎因作证),期间闻到了女人的香味(麦奎因证词可证明经过一个女人)

01:45:回房间睡觉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麦奎因和列车员作证

疑点:火车上唯一抽烟斗的人

哈德曼先生

姓名:塞勒斯·哈德曼

年龄:41

国籍:美国人

卧铺:二等厢,16号铺

工作:纽约麦克尼尔侦探社的侦探,死者请来保护自己(有雷切特给哈德曼的信)

描述嫌疑人:小个子男人,深色皮肤,说话女里女气(它的描述不适用于火车上任何一个人)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列车员作证(不包括1:00-01:15)

意大利人

姓名:安东尼奥·福斯卡雷利

特征:高大黝黑,会说法语

国籍:美籍意大利人

工作:福特汽车公司的代理人

卧铺:二等厢,五号上铺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男仆马斯特曼作证

德贝纳姆小姐

姓名:玛丽·赫麦厄妮·德贝纳姆

年龄:26

国籍:英国人

工作:家庭教师

卧铺:二等厢,十一号上铺,与瑞典太太一间

时间线:

早上05:00:看见有人穿猩红色睡衣朝过道走去,又高又苗条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瑞典太太作证

疑点:波洛听到的谈话

德国女仆

姓名:希尔德加德·施密特

国籍:德国人

卧铺:二等厢,八号铺,独自住

时间线:

00:45:被列车员叫醒去德拉戈米罗夫公主房间(列车员,德拉戈米罗夫公主作证),在公主房间待了半个小时,中间回自己房间拿毯子,看到列车员从跟公主的房间隔了两三个门的房间出来(不是车上的这三个,又小又黑,长着一撮小胡子,说话声音像个女人)

不在场证明(午夜到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德拉戈米罗夫公主作证

疑点:在女仆房间发现了列车员制服,制服兜里有万能钥匙

十分良心的手绘车厢平面图

我们先来看一下波洛整理的时间线:

09:15  火车开出贝尔格莱德
09:40  男仆准备安眠药,离开雷切特
10:00  麦奎因离开雷切特
10:40  格丽塔·奥尔松看见雷切特(最后一个看到雷切特活着的人)
00:10  火车开出温科夫齐
00:30  火车现金雪堆里
00:37  雷切特的铃响了,列车员去应门,雷切特用法语说: 没事,我按错铃了
01:17  哈巴特太太按铃,说有个男人在她房间里

根据证词和时间线,我们推理出:

1:雷切特不会法语,00:37分的声音不可能是雷切特,我们推测,雷切特可能在此之前就死了。

2:火车上只有阿巴斯诺特上校有烟斗,但是阿巴斯诺特上校的不在场证明很充足,可能是凶手嫁祸。

3:绣着“H”的手帕指向了哈巴特太太(Hubbard),德贝纳姆小姐(中间名Hermione),女仆希尔德嘉德·施密特(Hildegarde Schmidt)。

从表面的线索来看,事实很可能是这样的:

有至少两个凶手,一个是假扮成列车员的小个子男人,一个是穿猩红色睡衣的高个子女人。

凶手可能是在温科夫齐上车,在00:37左右行凶,这时候死者房间传来叫喊声把波洛惊醒,同时波洛也听到了走路声和水声,是凶手在房间作案和洗手的声音。这时候凶手不小心按了铃,列车员过来,凶手用法语说了句:没事,我按错铃了。然后从连通门进入哈巴特太太房间,把凶器放在哈巴特太太的洗漱包里,扣子掉在房间里,然后离开。而后,穿猩红色睡衣的女人过来发现死者已经死了。

凶手本来可以在00:58到布罗德时下车。但是大雪改变了一切,00:30,火车陷进了雪堆,任何人都不可能从火车上离开。但这个小个子说话女里女气的男人凭空消失了。

死者雷切特

在《罗杰疑案》中,波洛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多接触几次这类的案子,就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卷入案件的每个人都有所隐瞒。

而《东方快车谋杀案》不仅是每个人都有所隐瞒,火车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预谋有目的的戏剧性谋杀,所有的证据和证词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每个人说的都不是实话。

波洛能否透过每一个人的证词和证据来判断真假呢?

我们再仔细对一遍证词,留意一些细节,会跟随波洛发现以下这些不和谐的事情。

首先是男仆:

雷切特高度警惕,手枪还在枕头下面,不可能主动服用安眠药——男仆说谎

然后是麦奎因:

麦奎因说恐吓信是死者烧的,麦奎因说话时的用词很奇怪,以及我们在死者房间发现了两种火柴,一种是死者的,一种不是——信是凶手烧的,麦奎因说谎。


然后是哈巴特太太:

哈巴特太太声称门闩在门把手下方,而在哈巴特太太的房间门把手上方一英尺的地方是门闩——哈巴特太太说谎

接着是安德雷尼伯爵夫人:

安德雷尼伯爵夫人护照上的污渍和带“H”的手帕——安德雷尼伯爵夫人不叫埃伦娜,而是海伦娜,改变名字的做法不一定意味着她是凶手,但她一定跟阿姆斯特朗一家有关系,波洛后证实了她是阿姆斯特朗夫人的妹妹。

安德雷尼伯爵夫人这样描述她的家教:英国人,高大,红发,年长,叫弗里博迪——与德贝纳姆小姐的特征正相反,说明德贝纳姆小姐也可能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家教,随后波洛也证实了这一点。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

带“H”的手帕——是德拉戈米罗夫公主的

接着是德贝纳姆小姐:

德贝纳姆小姐熟悉“长途电话”这个词,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美国——德贝纳姆小姐说谎,波洛证实了她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家教。

德贝纳姆小姐和阿巴思诺特上校互相坚决相信对方是清白的,而他们声称在科尼亚车站才认识彼此——他们早就认识,而且深爱彼此

还有死者身上左手捅的那一刀:

安德雷尼伯爵的手帕放在他上衣右胸的口袋里——安德雷尼伯爵是左撇子

火车上很多人都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密切联系。而且这个季节游客很少,雅典-巴黎,布加勒斯特-巴黎这两节车厢几乎是空的,但死者这节车厢是几乎满员,甚至起初波洛订不到卧铺。

正如布克所说,“我们周围的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段,三天的旅程把这些互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 而其实是阿姆斯特朗一案把不同阶层、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十三个人聚集在一起。

因此接下来,波洛把剩下的人也拼进阿姆斯特朗一案的拼图。

意大利人——汽车司机

瑞典太太——护士

男仆马斯特曼——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勤务兵,后来在纽约做他的仆人。

哈德曼——深爱保姆苏珊娜

女仆施密特——厨娘(被波洛下套套出来的话)

阿巴斯诺特上校——阿姆斯特朗上校的朋友,战时,阿姆斯特朗上校救过他

列车员——保姆苏珊娜的父亲

最后哈巴特太太,张口闭口都是我女儿说我女儿说的老太太,她就是阿姆斯特朗夫人的妈妈,著名的演员琳达·阿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为什么怀疑是十二个人同时作案呢?

疑点1:雷切特服用了安眠药,00:37假如凶手在此时行凶,死者不可能发出叫喊声,这声音在误导波洛。死者死于一点一刻之后。

疑点2:看似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火车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看似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实际上火车上所有人都是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关系的人。

疑点3:刀口的杂乱,十二刀,明显不是一个人刺的,而凶器却只有一把,且和每个刀口都吻合。

疑点4:大家描述中小个子说话女里女气的男人,与车上任何一个人的特征都不符。

由此,最后波洛给出了两个结论:一个正确的,一个错误的。

正确的那个就是,火车上13个嫌疑人中,有12个是凶手,安德雷尼伯爵夫人很可能是伯爵代替她的。

而波洛所听到的一切是给波洛演的一出戏,也是本来的计划:

让波洛和警察们以为死者是在00:37分,也就是波洛听到声音那个时候死亡的。然后这个凶手00:58在布罗德下车,车上每个旅客都可以提供一些证明表示这个凶手中途下了车,警察就不会怀疑到火车上任何一个人。

却没想到大雪改变了一切。

这场大雪把他们拟定的凶手困在火车上,没有人可以离开,他们所有人都有嫌疑,无法开脱。

他们不得不把事情搞得更乱,留下两条所谓的线索(这两条线索指向了不在场证明最充分的阿巴斯诺特上校和德拉戈米罗夫公主),编造了一个猩红色睡衣的女人,并撞了波洛的门引起波洛注意。

最后,布克提议选择那个错误的漏洞百出的结论,给这十三个人以救赎。而电影中则是波洛做的选择,这也更加丰富了波洛这个眼里只有真相的侦探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这十三名嫌疑人的生活被雷切特摧毁了,他们失去了女儿,姐姐,爱人,可爱的小黛西……失去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切,他们都是受害者,如今,他们也都是凶手。

很难指责他们,而他们滥用私刑的行为却又这么荒唐。

最让我动容的是哈巴特太太,她失去了女儿、女婿、小外孙女,她失去的最多,而在真相揭开后,她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罪行去换其他人的重生。

这个情节我很喜欢电影的处理,波洛把枪递给13个凶手们,让他们杀了他否则他一定会把真相公之于众,而哈巴特太太却选择拿枪自杀,也正是这一举动让波洛决定违背原则,掩埋真相。

我觉得这个结局要比小说本来的结局更好。

波洛自称最伟大的侦探,当是实至名归。

十三个嫌疑人全部参与谋杀,其中十二人是凶手,只有一人清白(不完全清白),实在不可思议。

波洛破案的难点正在于,他处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没有外界能提供任何有效的信息,没办法调查这些人身份的真实性,何况他们预谋已久,给每个人都制造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所有的真相都只能靠波洛的逻辑推理。

夏洛克身边尚有华生,而波洛总是孑然一身。

这个伟大的侦探留给我们的,只有雪地中渐渐远去的孤独的背影。

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波洛

阿婆的小说总是能给读者沉浸式的体验,如果你没有看过阿婆,可以从《东方快车谋杀案》看起,绝不会失望!

同时我也推荐阿婆的另一篇小说《罗杰疑案》,但说出了这部小说的特色无疑是最大的剧透,所以听我的,你去看就好了。

想看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NoMen读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