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足“麻糍”的故乡
很久没有组织孩子们外出游学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热切期盼着再来一次有意义而充满乐趣的远足。
谋划了许久。宇曈妈妈提出了建议:不如到英都吧。
这几年宇曈妈妈到英都镇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并作为驻村干部进驻英都镇良山村。在英都工作几年之后,对于英都已有相当地了解。跟我们聊起英都,就像聊起自家事情一般熟稔:
英都著名的小吃叫“麻糍”。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特别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麻糍”这一美食越来越为大众所喜爱,渐渐地成为了宣传泉州,宣传南安,宣传英都的一张有力名片;英都有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活动“拔拔灯”,每年正月初九这一天,英都镇都要举行大型的灯会活动,场面壮观;英都虽地处山区,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清朝的开国功臣洪承畴就是英都良山村人。现在的英都人一样很优秀。大部份人外出做水暖、消防器材的生产。在家的就因地制宜搞旅游开发。草莓种植,樱花观赏农场每年都会吸引来大批的游客;英都人都喜欢盖大房子。豪宅,别墅,高楼大厦这里特别多。尽管英都人大多外出,一年所住的日子并不多。但他们依然对盖房这件事心有独衷。或许是因为他们把建这样的高楼大厦当成了自己成功人生的标志⋯
听着宇曈妈妈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英都。家长们都来了兴致。肯请宇曈妈妈做个详细的远足规划。宇曈妈妈为人热情。再加上对英都的了解。不久便制定了一份详尽的计划:
先让孩子们到草莓园体检摘草莓的乐趣。再组织孩子们到良山村的“龙山书堂”参观具有“红砖白石”建筑特色的闽南古厝建筑。参观完以后,请泉州民俗文化专家“廖容光”老先生为孩子们讲述闽南古厝的建筑风格和闽南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训。然后请英都“麻糍”的传承人“阿肥”老师为孩子们现场讲解“麻糍”的制作工艺,并组织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制作“麻糍”的过程。活动的最后是安排孩子们享用“土鸭汤配柴火咸菜干饭”这一独具闽南特色的农家晚餐。
听着宇曈妈妈对于这半天远足活动的安排。家长们也像孩子似的巴望着这一天赶紧到来。
2019年12月8日,远足活动开始了。一过中午1点。家长们都准时到了南安体育场集合。一百名人的队伍分乘二十多辆车浩浩荡荡地向英都进发。那场面甚是壮观。
到了英都良山村。孩子们刚一下车就跑跳着冲向草莓种植园。双脚套上塑料袋,手上提着塑料提篮。满园子地四散开去,挑拣自己心仪的草莓。有的眼尖手快,腿脚麻利,一会儿就采摘了许多。有的则左寻右觅,窜来跳去,大半天也采不了几个。
此时的家长们信步行走。一边惬意地享受着初冬午后的暖阳。一边眯着眼笑看这些穿花着绿的孩子们在如洗的蓝天下,青翠的田间上,纵情地跳跃,撒欢。身旁的沟渠里,清澈的流水伴着孩子们咯咯的笑声一路欢唱。熟透了的草莓娇艳欲滴,三三两两地点缀在这充满活力的田垄地头之间。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去品尝。
采摘完后,孩子们或多或少地拎着一袋刚刚亲手采摘下来的,过了称的草莓,你尝我一个,我分你一口。兴致勃勃地交流着采摘的过程,分享着彼此的经验。采得多的,把他的手袋提得高高的,生怕别人不知道。那得意的神情,仿佛是一个刚刚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将军。釆得少的也并不气馁。依然的笑容满面,那被太阳照得红扑扑的脸活像两颗熟透了的大草莓。
午后三点多,孩子们转移了阵地。来到了良山村的“龙山书堂”。静听八十高龄的廖老先生讲述闽南人的家风家训,介绍闽南古厝建筑“红砖白石”的建筑风格,“光厅暗房”的建筑传统,以及清朝开国功臣“洪承畴”小时候故事。
廖老先生讲课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坐得腰板挺直,听得趣味盎然。有的孩子还频频举手,与廖老先生进行互动交流。
廖老先生刚讲完。英都美食“麻糍”的传承人“阿肥”老师现场了。没见到“阿肥”老师之前,都以为“麻糍”的传承人必定是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者。没想到眼前的传承人竟是个年不过三十,四肢粗壮,腆着一个将军肚,穿着一件开襟大衣,蓄着一簇乌黑油亮山羊胡子样的年轻人。看他那样子,完全和美食的传承人不搭边,倒是有点艺术家的风范。
“阿肥”老师一上场,便把带来的英都的诸多美食摆上桌。一边讲解各种美食的名称,来历,制作工艺,一边发放美食让孩子们享用。对于“阿肥”老师的这招“美食诱惑”授课法,没有哪一个孩子经得住考验不“沦陷”的。整个课堂热闹而有趣。其间还夹杂着孩子们品尝美食时的吧唧声。此时的空气中也处处弥漫着美食的香味。惹得我们这些大人也禁不住口齿生津。
听完课,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也就开始了。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桌,在师傅们的带领与示范下,撸起了袖子,带上了一次性透明塑料手套,抹了点植物油润滑了一下手掌。便迫不及待地又搓又揉地做起了“麻糍”。有的孩子眼明手巧一学就会,做出来的“麻糍”大小均匀,表面光滑。有的孩子琢磨了半天,可还是不得要领,做出来的“麻糍”圆不圆,方不方,或大或小,随意而任性。但不管怎么样,孩子们都在参与中获得了快乐,知道了“麻糍”的制作方法。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能有这样的收获就已不错。
体验完“麻糍”的制作。孩子们便跟着家长来到农家餐馆。品尝地道的农家柴火菜干咸饭。外配家养散鸡炖的蘑菇汤。
半天的远足活动就在这烟气缭绕的食物香气中结束了。大家边吃边喝,边谈边笑,共同期待着下一次远足的到来。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