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艺术之家心理

知识体量与善恶

2024-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世光

思想虽然会影响行为,可是行为需要意志支持,才能实践并且行为。

行为一样,立场或许是不一样的

行为不一样,立场或许是一样的。

还有情绪化行为。

思想怎么来的,才是看人的底色,普罗大众有多少种思想,其实也就那么几个。

具体有多少以后再说

潜意识,怎么影响人行为的。

各种潜意识导致行为,所反应的思想是什么?

除去潜意识

这社会上的绝大多数思想

杂七杂八组合起来,就成为了一个人的人格,影响了他的所作所为。

思想难理解的,有小众思想的是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等

比如

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

这句话怎么理解?

根本原因在于思想的来源,思想是不会莫名其妙出现的。

比如善这个概念,很多人其实并不是特别明确

普遍意义上,不伤害他人,不恶语相向,乐于助人,就能称之为善了。

可是实际上的善?

善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

做个思想实验,“我”看见水中有一条鱼,“我”认为它还是比较可怜的,从来没有感受过风,“我”想让它感受微风吹拂身体的感觉,

“我”把它从水里捞出来,电风扇开到一档给它吹,吹一夜(8小时),结果鱼死了。

我对它是否善?

可我本是好意,结果它死了。

如果让它死是一种恶,那么很显然,我有一种无知的善造就的恶。

这种无知是?

“我”并不知道,鱼离开水,很久就会窒息死亡。

这是无知的恶

还有一种恶,我并不知道它是否想感受风吹过自己身体的感觉。

这是无知的恶

而我有一种,我主观上的“善”

我认为微风吹过身体挺舒服的,我想让它试试。

这是我主观上的“善”

所以善是什么?

于是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

具体逻辑

善由人类而存在

是主观对主观

而主观也由人类而存在

主观的根本是思想

善便是思想对思想

思想来源是知识

善便是知识对知识

如苏格拉底的那句话

于是我得到了,对一个人是否善,取决于自己和对方的知识所认为的善。

反映现实的表象:

好人不会对恶人善

对恶人善,是作恶,

好人对恶人的恶,是同样知识下好人眼中的善

恶人看好人是恶人。

是不同知识下的对立

同时是有知,和无知的对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