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软件发展趋势(二) — 平台化
过去20多年间,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转效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用户明显感到传统信息化软件的不足之处。
比如存在:个性化不够、灵活性不足、开放性不强、与业务系统隔离、与组织行为脱钩等弊端,导致单独使用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总显得力不从心。
1、传统信息化软件灵活性不够
一方能随着企业用户对信息化系统的认识逐步加强,细化的、个性化的信息化需求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通用的信息化软件已经很难满足这个方面,个性化定制开发的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青睐。
同时在企业的成长需求导向下,信息化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传统信息化显得先天不足。
在这种形势下下,个性化突出、可扩展、可集成、可快速二次开发的平台型信息化将逐渐代替传统信息化,引导信息化市场的主流方向,传统信息化转型在所难免。
2、传统信息化软件与业务系统隔离
信息化系统是为了帮助企业对业务的管理提升效率的,传统信息化系统简单的工作流管理效果非常有限。
以企业CRM系统为例:一项业务出差的审批,传统的信息化就只完成了业务的流转审批,从手工到电脑效率是有所提高。
但是,企业还需要知道出差的这个客户是谁,同时保留企业各部门与客户的所有交往记录,否则,一旦人员变动,与客户有关的信息就丢失了。
(企航无忧系统审批界面)
有一些信息化产品,集成了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但往往停留在单独的客户名片系统上,没有把企业的各项管理和客户资料完全的融合起来。
平台型信息化则可以完全集成CRM系统,实现各项业务管理可以选择客户,同时完整的保留了企业各部门与该客户的所有交往记录,这样的信息化-CRM才是有意义的。
3、传统信息化和组织行为脱钩
企业的管理,涉及的是对团队的管理,而对团队的管理,其实就是对团队的目标的执行过程的管理。
传统信息化里面有工作日程等时间管理、也有流程管理等概念,但这些都是属于比较零散和单一的功能而已。
平台型信息化则可以作为统一的协同管理平台,整合企业多个分散的组织机构:将各级组织目标与员工的日常行动关联,并且从目标中进行层层分析提取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和管理。
平台型信息化典范企航无忧信息化系统认为:信息化的大力推进,用户需求的日益深入。只有强大的带有协同理念、以及流程管理、知识管理和企业软文化管理的综合性协同管理平台,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强的协同管理需求,传统信息化软件势必向协同管理平台型信息化转型,平台化信息化时代来临。
移动企航无忧系统与PC端企航无忧系统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办公效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办公,解决没有PC、没有宽带就无法办公的难题。还可以整合已有资源和系统,解决信息孤岛,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