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Mark 首页投稿

在某些时代,拜金也是一种理想主义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2人  JuneLim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喜剧被认为优秀,是因为观众觉得它们具备一定的现实批判或讽刺。这当然导致了部分创作者为了充当优秀喜剧而强行现实化,比如此前口碑大好的《无名之辈》。

重看卓别林,才想起早期的喜剧其实是理想主义的温床。

比如《淘金记》这部电影,题材是全民淘金,多么赤裸裸的拜金,但却通篇充满理想主义。结识挚友,意外得金,且最终抱得美人归,那是一个理想天马行空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做着淘金梦,淘金就是理想,尽管有很多被现实打败(没挖到金且死于路上)的例子,但还是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是理想主义的。

这样的喜剧,对当今这个世代有何意义呢?

首先,我并不想从一开始就把这部电影供上神座,用“经典”二字草草概括。

无可否认,有时代光环的加持,现代观众不会对他的喜剧手法态度苛刻,总抱着一种“那个时代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的心态去看待。

更何况,片中的搞笑手法并不是单薄的,而是多层次的。比如卓别林被白富美愚弄后,在家等她来共度新年夜,听到敲门声时既兴奋又紧张,开门前还不忘整理着装,结果发现门外是一头驴。这里除了搞笑外,也用驴(Donkey)这个意象来映射卓别林的愚蠢与单纯。

汪曾祺说:“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他在小说中写到西南联大的贫苦生活时,笔法轻盈,却渗入到生活中极细微处,透出来的是各种情趣。

在一些现在看来艰苦的岁月里,人们希望在幻想的世界中尽量久驻,但这个虚幻世界确是构筑在现实环境之上的。

而在一个所谓太平盛世里,滋生出来的更多是虚无。相比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才是理想主义更大的一个对立者。

前面提到的有些当代作品故作现实姿态,其实本质上就是虚无。与贾樟柯在早期电影里描述虚无不同的是,这些作品的创作行为本身就透着虚无。

我们当然可以说《淘金记》里主角的开挂人生完全是主创的一厢情愿,这也是当今时代主流的思维方式。

尽管我们依然拜金,可拜金已经成为多数人提高存在感与安全感的外衣,一旦脱去这件外衣,我们就可以看到底下其实什么都没有。

《淘金记》中的拜金既不是外衣,也不是内衣,它外面盖着一层批判的外套,为了让外人知道它遮盖了什么,它必须露出里层的一角。而在拜金底下,则是一层热情暗涌的保暖内衣。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喜剧,手法或许无法让作品永存(当然有部分手法因为被不断借鉴而换了一种方式存活下来),而记录时代的作品,则永远都有回顾的价值。


扫码可1元获得本片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