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教你学会中医“辨证”

2016-04-17  本文已影响107人  chenxu

老百姓都知道: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有些患者抱怨:我特地去中医院挂号看中医,但医生既不切脉,也不给我开汤药,让我做了一堆化验、B超检查,然后随便开几个中成药就将我打发走了。

上面这位中医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辨证中医”。现在,能辨证、会辨证的中医已经越来越稀缺了。这不仅是中医传统的遗失,更直接导致了中医临床疗效的下降。

中医学有两个重要的基础理论,一个是“整体观念”,另一个就是“辨证论治”。前者是指天、地、人之间以及人体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后者较为复杂,却是衡量一个中医师临床诊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出与患者有关的各种临床表现(症候),并分析诊断其性质(即辨证,归类为某种“证”),最终给予治疗的过程。

“辨证论治"中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辨”,一个是“证”。“辨”经常被误写成“辩”,大家应注意是辨别的“辨”,不是辩论的“辩”;而更多的中医初学者分不请“症”与“证”的区别。这里简介如下:

“症”,一般就是指症状,比如我们常见的头痛、发热、咳嗽、腹泻等等,但中医的症不仅是指患者的症状,也包含了中医独有的检查结果,例如舌诊和脉诊,在中医辨证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都是由医生来进行检查判断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候”,可以理解与西医的“体征”类似。因此,中医习惯用“症候”来描述患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证”,就是“证据”,是指综合、归纳、分析患者有关临床表现的各种证据并据此作出诊断和治疗。

"辨证",顾名思义就是指“辨别”不同的“证型”。我们常说的“气虚”、“肾阴虚”、“脾虚湿盛”等,都是辨证的结果。

临床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七种,即: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经络辨证。

其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就是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以上各种辨证的总纲,它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就是运用八纲通过四诊所掌握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辨别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及病症类别等情况,从而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八种证型。比如一个患者主诉头痛,医生首先要分清头痛的性质,属于实证还是虚证,是外邪侵犯引起的头痛还是脏腑亏损引起的头痛,进而鉴别出如风邪上扰、肝阳上亢等头痛的证型。

面对复杂的辨证体系,作为中医初学者,特别是基层的中医师,如何快速掌握辨证施治的方法,并且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对于提高疗效、避免“不辨证”就用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除了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之外,有没有更好的学习途径或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辨证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著名老中医关幼波教授在中科院计算机科研人员的协助下,首次将关老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编制成《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这项工作在中医学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采用电脑模拟中医专家进行辨证施治的软件。

1990年,安徽中医药大学与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课题中,采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舌象识别系统》,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中医舌诊。其后,该课题组在政府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先后成功研制了《妇科专家徐志华诊疗系统》、《中医针灸指导系统》、《中医全科专家系统》等多个智能化中医辨证施治软件。经数千例临床患者的双盲试验,其辨证符合率达到90%多。该系统软件英文版先后出口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海内外中医专业人士的普遍欢迎。

中医学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不仅使后人以此“活”的形式继承名老中医的宝贵临床经验,也使中医初学者通过不断模拟与自诊,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辨证论治”这一临床神器。

现在,基于智能手机和微信应用的《国医堂-中医全科专家系统》问世了,这对于提升我国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辨证施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信搜索“lhjkok”关注“您好健康”微信公众号,点击“中医诊查”体验《国医堂-中医全科专家系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