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离群索居更有趣的事情了
2018-06-10 本文已影响6人
自媒体_郑在别处

以“寂寥”的意味为中心的种种相关意味中,“孤寂”“孤高”“孤独”这样的意味,都与古来天才诗人及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有着相生相伴的密切关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浪漫的诗人都喜欢吟诗作赋,同时又追求一种隐逸的生活取向。
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倾向本身直接看做是一种审美意识。西行曾说过,没有“寂”就没有趣味可言。学习西行的松尾芭蕉在《嵯峨日记》当中也写道:“没有比离群索居更有趣的事情了。”他还写了一首俳谐:“布谷鸟啊,你的啼叫,令我倍加寂寥。”这种心情和表达,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寂寞无聊这样的消极性,相反,却朝着一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加以积极地提升,并乐在其中。
在茶道当中,珠光提倡“谨敬清寂”,利休则提倡“和敬清寂”“清寂”这个词古来一直被使用,它是在“寂”之上附带一种审美的趣味、一种审美的心境,所以才有了“清寂”一词。“茶道无论如何应以清纯洁净为本。”从感性方面说出了“寂”所包含的积极的审美意味。“凡茶道,皆不可追求场面华美、诸种茶具的完好,应以清静淡泊、物外之幽趣为本义。”“茶之心以淡味为宜,正如水滴,圆而不滞不流,无处不居。淡之味,惟有以心感之。”
从茶道发展史上来看,古来的茶道名人和大师们,为了防止伴随着茶的流行而产生的茶具、设施等方面的奢侈、豪华倾向,而常常强调朴素单纯。这种对朴素单纯的强调未必都仅仅出于道学的意图,在趣味问题、美的问题上,提倡单纯、朴素、淡泊、清静等感性的或者直觉的东西,这本身也就带有了一种审美的、积极的意义。
无论是在茶道还是俳谐当中,从根本上说,“寂”都与一种“悟”的境界结合在一起,在茶道方面,古来就有“茶禅一味”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