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到底有没在大观园里过夜
“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像,富贵风流;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
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幙,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文学的好处在于读者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排那些奇幻,在原本精彩纷呈的蛋糕上在盖上一层香甜的巧克力浆。
看完贵妃省亲后脑中满是那火树庭榭的园子,正像让一个从未周游列国的士兵,去想象列国的娇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凑不起完整的拼图。惊叹作者不仅经历过尘世间这般的繁华且还能用文字描绘出来。
看着看着,突然心生一个疑问:“元春有没在这大观园里住过几宿?”。家族花大把银子,费大把精力盖起来的园子怎么说也得住个几晚上,方能对得住府上忙里忙外。
我不研究红学,但我习惯性的会对事物保持着好奇心与新鲜感。在简单搜索但找不出满意的信息后在一个群里问了出来,可能大家对红楼梦关注度较低也没能获得答案。
当把问题发到一个读书群时,迅速有个人回答她并没有在大观园里住过,在闲聊中得知对方将红楼梦大约看过50多遍,当时就已震惊,还有如此这般的人存在……
因对方没告诉我从哪里可以看出答案,于是我把文章前后对照起来看。你是知道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常识积累,作为一个现代人对“戌时,丑时三刻”等时间描述会直接从眼皮底下跳过,正如我当时在读小说一样。在看第二遍时候发现:
何时出门的原文:
“早多着呢!未初用晚膳,未正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何时回宫的原文: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元妃不由的满眼又滴下泪来
能够知道贾妃在晚上7、8点多回家省亲到凌晨1点多就回宫了,她并没有在家住过。
总是以为回娘家理应梳洗打扮迎朝阳出,踏夜幕归。经此查验才知道皇家的等级森严的规矩。当然,没有一个朝代是容许贵妃出宫,经过扩展查阅发现这段是作者杜撰的。
很小的时候看这本书总觉得都是细碎的生活小事,平淡无奇到乏味,没有大开大合,激情万丈的江湖故事有吸引力,但,到了一定的阶段才会发现在正是细碎才显真实,用心研磨才能浮现人情与世故,家族的规矩与方圆。
而对于我有价值的是能带着疑问来读书,也正是在过程中有思辨才能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更饱满的体验和感受,也加固了“戌时”、“丑时三刻”及皇妃是不能出宫省亲等知识点。
也正是有这个疑问,才让我能见识到人外有人。一时的年少轻狂,热血贲张得到了注解:总会有人在某方面比你有更深厚的积累与经验,也正是得益于对事物保持新奇,才能见识到高山险峰之瑰丽。自己还在半路中,更多人早已登顶而望远方了……
你在生活中,是否会经常有“元春住大观园”类似的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