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已经奔三,工资也不见高,别慌,我们可以折现呀
前两年毕业实习,那时还是“鲜肉一枚”,公司里的人一般都比我大一些。看起来太年轻职场上不是一个好的事情,所以开始尝试穿衣方面偏成熟风,特意买了手动刮胡刀,经过刮了自己一脸血之后遂放弃,往事不堪回首~~
两年之后,一群97、98的学弟学妹开始入职,我俨然已经成了”老人儿“,要教新人专业技能,跟客户沟通技巧……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不到四位数,这跟上学时对魔都的美好憧憬天差地别,飞涨的房价让我们望尘莫及。
几次搬家,到公司单程一个小时已经是很幸福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环往复,消磨着体力和意志,专业技能的提升速度似乎难以赶上商业运作的速度,一个接一个的概念,一波接一波的浪潮,我们只是浪潮上的随波者,不是弄潮者。
有人说,等你们长大了,成熟了,也就稳定了,可是稳定就意味着我们油腻了,我们不再奋斗了,不再豪情万丈了。可能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拿着保温杯,泡着枸杞,等着月初10号的工资,等着太阳落山下班回家,等着半夜一群哥们喝酒撸串吹吹牛,搞一个比亚马逊还宏伟的项目,就差一个程序猿了。第二天闹铃一响,赶紧翻身下床、洗漱、跑向地铁站……
那么,如何让自己现在乐观一些呢,于是我想到折现,将自己未来的预期收益折现到现在,作为我的实际资产。
金融折现原理
罗斯《公司理财》第12章:
简单说来,比如一家公司投入一个项目,要花500万,而经过预测,前两年收益为0,第三年收益100万,第四年收益400万,第五年收益200万。(假定无风险利率为10%)
随便假定的数字,结果竟然为负数o(╥﹏╥)o。(我本以为100 + 400 + 200折现可以大于500的)
平缓发展折现法
对个人而言,我们工作虽然没有投资,但是,我们是以时间换取报酬,根据工作岗位。行业不同每个人的成长曲线也都不同。
我们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我们最大的资产也是我们的时间,将逝去的时间转化成资产或者一种陡峭的上升曲线或者指数爆炸曲线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出售时间换取生存。
很多毕业选择传统制造业的同学,前期的报酬还是很可观的,因为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型车企,可以通过加班费换取工资,1.5倍,周末节假日更高。可能加班很多也是流于形式,但是逝去的时间依然一去不返,外面的世界瞬息万变,而随意加班薅羊毛的情况也随时可能被遏制。
这种工作,折现起来比较容易,乐观估计,可以肆意加班薅羊毛,根据自己的正常工作年限以及参考一般人的工资涨幅,折现出你现在的资产。
陡峭发展折现法
如果你在工作当中可以收获实际的能力,或者工作是为了自己创业做铺垫,那么你的曲线就会比较陡峭,同时风险因素的剔除会更加复杂。下面,我给出一个期望估值算法:
行者算法我也不清楚这个方法有没有人用过,如果没有,我就叫她行者算法吧。
比如,我今年工作赚取10万工资,而我自己认为我的时间成本为12万,那么今年总收益-2万,明年我翅膀硬了要去开公司,盈利50万概率40%,亏损30万概率就是60%,后年暂且不计。那么我么的折现是:
我特么……我真心不是故意的,又是随便给的数字。
哈哈哈,可是我给自己折现之后已经大赚特赚了,走路都想横着走,不知道你们的折现是多少呢?
结语
上述公式纯属戏说,然而,提高我们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确是刻不容缓,保持复利前进,保持滑翔,终会克服引力曲线上升。
现在对于任何方向的选择都具有机会成本,等时期一到,有的时间会到期行使期权变成资产,有的时间会成为期权费变成沉没成本。
——我是行者,一个知识产权界不断前行的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