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人民广场

《论语》先进篇因人而异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至善至柔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

求也退:冉有性懦弱,遇事退缩不前。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

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

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

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浅析:

在这一章中,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跟其他人是不同的,相对于同样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孔子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这里显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是一位善于知人论事的人,而不是我们一致认为的墨守陈规,单凭这一点就是值得我们后很认真学习的。

那么孔子对同样的问题,因不同的人来问,为什么就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呢?

因为前面我们也都学习过,子路是一位为人刚强鲁莽,做事基本不经大脑考虑的人,所以孔子才让他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考虑到父兄尚在,希望能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不希望他勇猛过了头,造成任何损失;

而冉求的性格跟子路是大不相同的,他生性懦弱,遇事常常萎靡不前,没有主见,而孔子呢,就想鼓励冉求独立自主的能力,非常渴望他勇猛直前。

你看,孔子在那个年代就知道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来施教,而非一概而论,他能在一进一退之间,使得他的学生终生受益。

这里就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最最具体的案例之一,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既不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这便是中庸之道的最好体现!

如果在当今社会,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能很好的把孔圣人的教育理念运用起来,对待孩子不是只会一味的嘶嚎吼叫,乱打乱骂发脾气。

反之,找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的引导,就不存在很多孩子与父母,与老师零沟通的问题了,对带孩子的教育,同样也是过犹不及!

做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也都应该认真的反思一下,有些问题(比如很多孩子机不离手),究竟是孩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老师的问题?还是学校的问题?亦或是社会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